月光明亮,终究冰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标签:
校园致青春片段回忆娱乐 |
分类: 好片推荐,品质保证 |
从电影院走出来,中午吃的烤肉感觉还塞在嘴里没有咽下去,匆匆告别,回宿舍了。
看完电影百味陈杂,当年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时候,还是从图书馆借的,浅绿色封皮,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阮阮的死和郑微多年后的那句:“月光明亮,终究冰凉”。还记得张面包和唐某熊也是看过的,并且感觉看的时间差不多。
七年太长,当时还没过完前四年,感受不到自身的悲剧性,怎么能理解那种月光般皎洁的悲伤?用胖振的话说,爱得不够深,所以感动地不够深。
上次去看疯狂原始人的时候在电梯里听到三个刚看完《致青春》的姑娘,其中之一,总结性发言:“人最后一定会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的。”我当时就想,如果你能预知世界观的摧毁,干嘛要来看这电影。
不过是一部电影,又不是你的生活。
电影很干净,很简单,根本不像个故事。就是一个一个片段按照堆叠起来,就像我们偶尔会不经意地想起过去某个场景。小说字数那么多,人物也更多,自然更丰满,更细腻,更令人着魔,一切也都说得通。而电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过多的元素,自然就没那么清晰。
时至今日,能从电影里每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拼凑出自己淡淡的青春痕迹。
看到郑微为爱死去活来是很激动,但是想想张开都没哭呢,你一个主角什么都有过知足吧。另外一个是许公子吧。求爱不得高富帅一下子就在屌丝心中燃起一点温暖的火光。
故事是赵薇那个年代的人的学生时代,当然虽然理工大还是有部分上下铺的宿舍,鄙人也住过比电影里还差的寝室,但宿舍真的很陈旧了,除了郑微、阮阮,其他人都是九十年代出土。不过电影里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都很活跃。据说是在东南大学拍的,感觉和华科非常像。每棵梧桐树都像是被坐过一屁股一样。
关于郑微和陈孝正的爱情,根本原因还是不是一路人,和曾毓的手段没任何关系。感觉电影里对这点说得没那么清楚。所谓爱情,是每个人对自己未知的奢望。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大家本来就是因为不一样才走到一起的,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故事充满了幻想,大部分都是女追男,在理工大简直不可想象。无论男追女,女追男,故事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爱的人不爱我,爱的人我不爱。
人们喜欢把这几年叫做青春,青春里发生的事儿就那么多,随机组合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理路程。电影的每个镜头都让我想起往事,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是对过去的审阅和回想。人们正值青春年少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美好的青春,而只有追忆之时,才会感慨青春。所以青春这个词被打上了一个过去的灰色阴影。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已经过去了之后才幡然悔悟的。青春的好搭档梦想则通常是青春里没有实现的关于未来的幻想。但是每当我们提起青春梦想黯然伤神,有多少人仔细地算过自己为青春梦想付出过多少。那些梦想不仅在过去的未来,也在现在的未来。
青春是过去的,梦想是未来的。唯有此时此刻,手握青春与梦想,夫复何求!
这些年,这些事,都为了什么?
从十八岁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如盛夏里,蔓藤般爬满墙壁。
七年过去了,秋日渐进,葱郁的枝叶只能在斜阳里泛黄,最后只剩下如皱纹般错综复杂的枯藤。
七年了,是能坦然地面对一切,翻过这些年,还是如林静、如陈孝正再回去纠正多年前的错误?我们心底又有多少秘密没有揭开,或者时至今日,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这么美的一个民字,最后被大家简称为“致青春”,让我们把这么长一段青春时光用个鲜明的词去描述,却令人为难。而随便说几个过去往事,却容易的多。这个一个充满细节和琐碎的七年,我没法随便去定义,去描述。
人们都说电影是个开放性结局,郑微再次从林静身边离开,告诉我们一定不能和现任曝光前任的故事,让郑微觉得自己爱过来爱过去还是比不过前任;当年陈孝正口口声声在海洋馆说要向郑微求婚,而没过几天就远赴美国,简直是对陈孝正重新回来真爱最大的讽刺。
所以,郑微不会和任何人在一起。她和所有旧爱的故事都到此结束了。
这可能就是我为什么把自己砸在手上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