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正儿八经写美食文章)春江野生鱼头,一个春江上滚动的春雷

标签:
美食钱江晚报钱旭君 |
分类: 未开放的花朵散文系列 |
摄影:冷月
钱旭君
生长在春江边上,和鱼自然是少不了关系的。平时也算是一个吃货的我,也吃到过很多种鱼头的做法。热爱吃鱼,对鱼有一种乡情,只是好的厨师能把鱼做成一部叙事诗。
鱼头是江边人家常见的菜,独特表达在味觉上的吴越文明,鱼头的做法包含有剁椒鱼头、葱油鱼头、红烧鱼头等。相传先世乃春秋时吴国军事家孙武,武之子明,因功得封富春为食邑,孙氏遂定居富春。孙明后裔在汉代一度移居北方,孙子远曾出任天水太守。孙子远的儿子孙厚重新由北方迁回富春。传至孙钟,孙钟事亲至孝,以种瓜为业,性好施与,遇贤达长者,必设瓜相饷。孙钟率家人在洋涨沙土上经营瓜园,捕鱼并制作各式“鱼菜”款待乡亲,令子弟于农事之余,不废修文习武。有历史的余积,富春人世代和鱼结缘,以吃鱼捕鱼为一乐。
林语茶餐厅的招牌菜春江野生鱼头端上桌来,青剁椒覆于八斤重的鱼头之上,鱼盆中过半的汤汁加了褐色的酱油,鼻子还未凑过去,就闻到一阵的浓香。想来,这浸满历史“鱼味”的菜品未伸筷就已抵达富春人的味觉巅峰,一种先人的味道,在记忆中不朽。
做这鱼头,选料是关键,选择的包头鱼如果太小就会失去其中深意,它要的就是”大家风范“,不到七八斤重的包头鱼就不适合做这一道菜。然后就是辣椒的选择,青剁椒是最佳,采摘辣椒也有讲究,每到黄昏时分,阳光收敛,此时采摘下的辣椒拿回家沥干水分,摊开晾晒,彻底晾干辣椒表面的水分,或者将辣椒表面的水分擦干,切记辣椒的表面不能有水分。然后将剁好的辣椒和大蒜、生姜放入一个干净无油无水的大盆中,加入盐、糖拌匀。制作过程中要保证无油无水,否则青剁椒就会发酸并容易腐烂。这些皆是鱼客们积累下的经验,为了一道好鱼头,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一切美食原则,重在讲味道,讲口感,讲美观。鱼头浮于酱汤之上,显得白嫩若玉,拨开青剁椒,(如你不怕辣,也可以一口鱼肉,一口剁椒)以筷夹入口中,烈火中的鲜香,那辣、那麻、那飞扬的绿意如扇,鱼肉鲜嫩,入口即化,品味过程体验鲜、咸、香、甜、辣之春江野生鱼头五味,其中隐伏火灼般清甜味觉,一次带着灼味的回甘,若非吴越人,很难理解其中辣中回甘的含蓄之意,这也如绵延千里,流淌千年的富春江上滚起的一个春雷。
(记录一篇写美食的文章)
前一篇:蜕皮
后一篇:收集若干年前的朋友赠诗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