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渗入红尘
(2014-08-05 09:36:50)
标签:
情感诗歌渗入红尘钱旭君 |
分类: 读诗随感 |
《渗进红尘》
笔者乱弹:这样的诗虽然比较老套,不过比起菜市场式的诗要好的多,它有情怀,有内驱动。如果用口语去写叙述诗,那么一些远离闹事的少数民族的民歌应该可以借鉴。少数民族那种深度忧伤的低吟高唱,是叙事诗的最好的范本之一。我觉得,诗歌写好最主要的还是情怀,就是内在的情感的完整表达。
一首诗的质量好不好,诗人的内涵怎么样,光从他的一首诗就能读出来。包括这个写诗人的品质,都可以读出来。譬如刚刚说到的少数民族的叙述民歌,它可以吟唱,但是语言未必有后现代性,如果要学习,是要学习的是他们骨子里的简单和天地赋予的那种没有咯着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的语言。我们现在进入后现代诗歌时期,其实是一个破碎的精神时代,我们后现代的诗歌是以展现破碎为基础的,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所以,当下的诗人的灵魂应该是咯着的,隐晦的,晦涩的语言组合成的意象。口语已经过时了,口语根本驾驭不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畅快的抒情也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因为我们没有畅快。如果有,也仅仅是自欺欺人的浪荡几下,过后又是一片迷茫、空虚。我们最真挚,最不可告人的感情包裹着层层的裹尸布,这是后现代诗人的位置,一个精神破碎的时代。找到了位置,才可能正确的去叙述
如今写诗,不要奢求大众都读懂,那根本是无知,关键是写出你的真实的东西,而且不逃避现状,破碎也有破碎的美。不要和李白、杜甫去拼曝光率和点击率,那是无知的。诗人,就是在自己的世界建造一座秘密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现实得不到的光怪陆离,还有让你的灵魂得到安宁的镇静剂。是的,后现代诗歌语言,越隐秘就越有价值,越有生命力,因为这样就等于在你的花园门口挂上了“非知己和内行不得入内,懂我的哪怕是一只苍蝇或蜗牛也是我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