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次真正的端庄

(2013-07-12 08:35:08)
标签:

潘玉良

周小燕

艺术

画评

凡子

文化

分类: 记录.网络.转载

一次真正的端庄

凡子 2013-7-8

 

去商场买东西,我向来是那样的一种习惯,买什么就只看什么。买了,便回家了。其它的商品,在眼里都不存在。

当生活走到一定的程度,再诱人的东西,都会渐渐减少对它的兴趣与需求了。

可是去看一件艺术品,终极的感觉还远远没到来,人总是喜悦,看不厌。

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对常年看画的人来说,不稀奇,因为太多作品都是反复拿出来予人观赏,有些画连摆放的位置都一样,不用多瞥一眼。

但有点闲暇,我总是愿意再去看一遍。以我的经验,展览主题略有差异,一定会有几张上次展览没有拿出来的好作品;又有那么几张老作品,总是乐于一次又一次地去与它打打照面,新旧相加,便不枉起念去看一回了。

 

展览中有一幅潘玉良的油画《周小燕肖像》,便是我一直没有看厌的作品。

这个没有看厌,除了它画得好,更因它在潘玉良的所有作品里,显得有点另类。

通常,潘玉良的画章法奇特,从对象到姿态到人的容貌,不挑不拣,描百物画百相,只要入眼,什么都让她兴趣盎然。

我们画人,一般都会挑好看些的,或有特点的;画花,会挑茁壮些的,或富于个性的,以使那眼前的人与物,可以“入画”。

但潘玉良没有类似的出发点。这个在世上缺疼少爱的人,对世间万物都抱有一颗宽宥心、怜爱心,丑丑的人儿她画,快萎谢的花儿,她也画。

我曾看过她画的一些女子水墨裸体,很不美,很笨拙。那些个姿势的笨,让人简直要笑出来。

一个没有地方撒娇也不知风情是什么的女人,才会画出这么笨拙的图式。

 

但是,这个没有读过几页书、不识几个字的野丫头,就是有那个天赋的本事,把手中的画笔挥得跟舞剑一样,旁人望着为她担心,可是她最后总能立稳收势。

她不是古典的,也不是端庄的;不是含蓄的,也不是斯文的。

她的笔触一直很野性,色调很没规矩,想画什么,愣愣地就画出来了;想点染什么颜色,直接就调色下笔了。没有犹豫,不见滞涩。

要说艺术只有西方的宫廷绘画与中国的翰林画院,潘玉良的粗犷豪放是指定没有出路了。可是她所处的时代,立体主义与野兽派正在大行其道,潘玉良笔头流淌出来的酣畅淋漓,恰恰吻合了这样的艺术新主张,她获得现代画派们的暗暗喝彩,也是不奇怪的。

的确,从生命的真意上,谁说这样的率性章法不更能释放人的性情、人的情感呢。

 

《周小燕肖像》是潘玉良1947年给当时在巴黎留学的中国姑娘周小燕画的。周小燕是那个时候最有资格留学的女子之一,她是银行家的女儿,有古典的容貌与天簌般的嗓音,其出生与背景,正好与潘玉良是两极。仅仅因为都是中国留学生,她们才有可能同时坐在驻法大使顾维钧家的饭桌上,一起吃饭,并礼节性地说上几句话。

周小燕气质雅致,一双细细的丹凤眼尤其入画。潘玉良在心里,是倾慕这样的好人家的女儿的,在认识多年更熟悉一些后,她对周小燕说,想为她画一幅画。

因为只需要三个半天的时间,周小燕便应允了潘玉良,为她当了一次模特儿。

从画面的笔触里,很明显地读出潘玉良对周小燕的一颗喜爱心。她一改平常作画时的随心随性,怀着敬畏,郑重地下笔,把周小燕俏丽的神韵,很端正地再现在画布上。

 

作画的当年,潘玉良已是52岁,而周小燕正在30岁的青春岁月。面对这洋溢着美与好的生命,潘玉良的笔调可谓张弛有度。

但她是现代画派中的一员而不是古典绘画的继承者,虽然人物的形完全追随了周小燕的原貌,但笔触与色调都非常的奔放,绯红的脸颊、嘴唇,精致的绣衣,绽放的花朵,均画得夺目而饱满。

以往看这幅肖像的作品图,只觉得满画面一个“雅”字便可形容,待看到原作,才知那画里,有多少的激情与功夫,是怎样的性情在燃烧!每一笔都洒脱得要死,过瘾得要死,我都觉得自己快看死过去了。

在通常的眼睛看来,这幅画过于地艳丽了,那有违一个大家闺秀的素雅本质。以至于周小燕在看到画中的自己时,认为“不像”而没有拿走这幅肖像。

而对潘玉良本人而言,她的一生,也真的只有这件作品,才画得那么克制周正,显其功夫。

 

是的,潘玉良在画周小燕时,始终在收敛自己。

这是她心上对好人家的女儿,怀着敬畏与善意,想尽量画出坐在对面的女子的端庄,没有完全照她平常的笔法奔跑。

这便是这件作品的另类之处。以潘玉良的经历,如不是在特殊的场合遇见了特殊的人,这样一件端庄相的好作品,多半不会产生。

比较她自己太多的自画像,即使是最讲究的一张穿旗袍的,都没有画到这么郑重其事。

精通音乐而对绘画语言隔了一层的周小燕与这件作品擦身而过,实是因为个人的性情与固有的审美,决定了人只能从“自我”去判断一件作品。

而从美术史的角度,这件作品的杰出自不待言,如今它是中国美术馆极其重要的馆藏作品之一。

但这似乎也确实该是这件作品的最好去处。无数的人,尤其是我这样的人,能与美丽的周小燕、倔强的潘玉良一再蒙面,且总看不厌,也真的只有感恩当初二人的特殊相遇了。

《转载》一次真正的端庄

这是潘玉良的油画《周小燕肖像》(91×60cm)的高清图。作为纸面媒体采用的图片,色调变得含蓄雅致,所有笔触的细节也消失了,只看得一个平面的形。而真实的作品,有非常热烈、非常灿烂的雅致,在含蓄与张扬之间,保持着极好的平衡。

《转载》一次真正的端庄

中国美术馆墙上挂着的《周小燕肖像》原作,其实是这样的形与色。

《转载》一次真正的端庄

为了把拍回来的肖像调成与原作接近的色调,我在电脑前花了一些时间。仔细看这局部的色调与笔触,这才是真正的原作的感觉,神韵其满。

《转载》一次真正的端庄

这是此次中国美术馆的墙面布置,四幅作品都是潘玉良的,左边一幅是她的自画像。与右边周小燕的这一幅相比,不美的与美丽的、草根的与高贵的、轻松的与敬畏的两种感觉,已经不需要语言去描述了。只想说,玉良真的好善良,她再现的是她、也是别人的真实人生。

《转载》一次真正的端庄

这是1947年在巴黎的周小燕(右)与她的音乐老师及好友的合影。照片中的周小燕,正是油画中的周小燕的年龄。

需要说明的是,在周小燕的记忆里,油画应该是1945年左右画的,因为1947年周小燕回到了中国。虽然时间上略有差异,但可以判定的是,在画完此幅油画之后,潘玉良与周小燕,此生都再未见过彼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