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一大师言论念及“明哲保身”随感

(2013-04-28 15:28:14)
标签:

弘一大师

随感

言论

记录

文化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好一个“聪明者,戒太察”
知足常足,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弘一大师言论)

 

    弘一大师为什么会出家?有人说是国难当头选择避世,有人说是身世庶出之故看透世态炎凉。我想,这些都仅仅是外因,还有一点更是重要,因为才智越高的人越容易误入歧途,弘一大师也肯定是意识到这点,才选择了修性保全自己的天赋并得以更好的发挥。我想,人都是自私的,而并非外人看到的那般无私伟大。一个极有天赋的人,肯定也是极为有远见,躲开众多厄运保全了上天赐予自己的才智并得以发挥才是最大的功德。

    从弘一大师的言论中不难看我从他的言论中看出弘一其实是一个出世入世都极有智慧的人,中庸之道贯穿其思想之中,这不是我们先前惯以认为的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的说法,明哲保身是说的过了,我想更多是厚积薄发吧。他自出家也一直没闲着,做了很多事,而且留下了千古美名。

    中庸之道其实是大智慧,只是国人没入真理便开始批判,以至于误用了真理,远离了初衷,中庸之道是和谐之道,无论中西方,只要有人有事存在的地方都可以用的道,所以无论政治还是宗教,能做到平衡不失分寸都将得到尊重和认可。

    明哲保身,出自《诗·大雅·烝民》,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这是后人备注的“明哲保身”这个词的含义,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误读,误注呢。明哲保身是大智慧。孔子,老子,孙子都是明哲保身的。这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此三人都是明哲保身的,最终都是全身而退,甚至走出混乱的国家,不是隐逸,就是退避风险。中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致善。阳明说,致知在格物,所以圣人在德 。 古人有这么好的经典,只是后人为名利而读,也就越走越远,只有几个大师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杨花纷飞之时
后一篇:五一记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