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诗刊介绍
《屏风》诗刊2005年7月创刊于四川成都,至2011年7月已刊出12期。创办人胡仁泽,主要参与者有李龙炳、黄元祥、黄啸、易杉、杨钊、陈建等诗人,现有同仁15人。主要栏目有《屏风力量》、《屏风视线》、《诗人自选诗》、《年度诗人》。《屏风》诗刊一年一度主办的“冬至诗会”已先后邀请了全国近60名诗人参会,受到了诗歌界的关注和好评。《屏风》诗刊连续4年入选《诗歌月刊》民刊年度专号,作品还入选了《2009中国诗歌民刊年选》、《2010中国诗歌民刊年选》等刊。
屏风,可以创造一个场所,一种意境和一种表达。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与屏风的关系。屏风,或者就是无形的诗歌本文,它在那里,介于在场与缺席之间,呈现出私人性、沉思性,它是自由的、隐僻的。由于它随时都可能被拆解,被撕毁,但是它生长,并且不断的处于移动状态,所以它同时又具备了相当的开放性。
屏风,作为现代汉语诗歌的一个非常普通的语言实验场所,它倡导诗歌的革命性和革命的自觉性,在不放弃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深度拷问的同时,它企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实践直达语言。屏风倡导诗歌写作的原生态,写作的个人化,写作的陌生化。屏风是一个特殊的场,它最大可能的屏蔽来自个体之外的八面之风,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了个体诗歌写作的真实性和原创力。摒弃诗歌的矫情和智性的放纵,摒弃诗歌的享乐主义和简单容易的写作。
屏风同仁的年代跨越很大,有60后诗人,70后诗人,80后诗人,90后诗人,诗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域,诗歌的风格样式迥异,呈现出纷彩、多元的态势,《屏风》得到了诗评家、诗人们的评论和关注:
发星:四川作为“伟大八十年代”的现代诗重镇(中心)之一在新世纪后又风潮云涌,先是周伦佑主编的《非非》第二次复刊,然后是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创办的《存在》《独立》继续出刊,然后是《终点》的复刊,《人行道》《在成都》《屏风》《诗歌档案》《芙蓉锦江》的创刊。……我认为是“八十年代”四川现代民间诗潮后的又一个高潮期。
北塔:《诗歌与人》……《屏风》等交流性质诗歌资料,都登出了相当多的优良作品。
白烨:在研究当代诗歌时,另一重要的文学场是自1960年代以来一直沉潜而富有生机的民间诗歌界。零八年度,民间刊物中值得关注的有:《剃须刀》(哈尔滨)……《屏风》(成都)……
赵卫峰:“屏风”作为一个可能偶然出现的名称,是否牵强或不贴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它确实树立起来了。它的逐步提高的质正体现它的不可忽视的重。
风: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一到几本纯粹的独立诗刊,如安徽合肥《抵达》,四川成都《屏风》,天津《诗歌现场》,上海《大陆》《活塞》,等等,这些诗刊都各自聚集着一批具有相同美学倾向相似创作风格相近生活趣味的纯粹诗人,组成了每个城市民间的独特诗歌风景。
《屏 风》诗刊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pfsgpfsg
《屏风》联系方式:
地址:610300 成都市青白江区青江北路62号 胡仁泽 (收)
电子信箱:hrz1966@163.com
办公室:
手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