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旭君
钱旭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7
  • 关注人气: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特性的生命体会

(2010-09-24 23:23:26)
标签:

交流

艺术

探索

小说

钱旭君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木子发我一篇他的小说,我很喜欢这个对情绪虔诚的年轻人,他每次都不多说话,只是发他的作品给我看,然后听取我的建议。我看完他的小说《海豚》,和木子谈到小说创作的问题。

我说:《海豚》的整体构思还不错,语言暴力倾向有点过分。你要试图通过一种旁观的场景描写写出这些暴力,比如孩子无邪的暴力,类似荒诞主义的黑色幽默,那种在人性里天生存在却无时不刻都在变化的微妙之处。

木子说:嗯 其实是要通过暴力反映出这个社会对于爱的缺失 ,以及孤僻的孩子的心灵。

我说:是的,但是这里有技巧,心理的描写可以更隐秘,杀伤力更大。不需要只是一味以主观的视觉效果去强加给文本。

木子说:其实我比较不喜欢进行心理描写,因为站在客观的角度,我只管阐述,不能介入角色的心灵,这个我对小说的个人观点。

我说:去刻画人性的多面性,人的感觉不是直线的,是弯曲的。(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想到和画家四马的一些谈话,他说你看我的画,看似是朴素的自然风景,但是我会在一座山上挖一个洞里,里面藏很多树木和村庄,或是硬让一根枝条插进岩石里,这些都是我要表达的一些后现代生存空间趋向渴望回归而必须蜗居的现实。后来我问他一副画上看似模拟两可的一条造成一种性幻觉的线条是不是故意的,他说是故意的,他说他有时候是顺着灵感走,神命令他的画笔怎么走他就怎么走,有些东西完全是事先没有想到和构思在其中的布局。我说那是无意的,是灵感并发出来的一些无意识而更清醒的美。他说是这样,后来我们谈到人性的隐秘,我说人和人需要寻找激发点,假若一个人和一个人已经无话不谈,深知对方,却很难有一些心灵的火花并发出来,即使再了解对方的朋友也激动不起来。) 

我说:人性也是弯曲的,无数庞杂的东西让另一个灵魂产生出冲突,突变或升华的火花。

木子说:人可以通过场景来展示心灵,但不能直接摊开。

我说:人性的善与恶往往是一念之间。那些蛛纹密布的人性善与恶有无穷的空间去写。

木子很同意我的观点。他说:善恶一线间这就像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人物命运的随机性。

我说:对!随机性,多观察这些随机性。

木子说:故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故事 。

我说:会发现一个火花和一个火花之间的微妙关系。

木子说:不是一个架构,一个框框。而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预知的东西。

我完全赞成这个共识。

我说:比放说小说里“情”(包括爱情,偷情,友情,亲情等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感经验)这个小说题材里不可缺少的元素,你知道他们有情,但是有些人掩饰,有些人压抑,有些人忍耐,有些人天真的热烈,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取舍等,但是人与人在一起被掩盖,真相藏在心里,无益中潜意识把真实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些真相逃不过精明的旁观者,作家就是这个精明的旁观者。

木子说:对,作家就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狂热最终归结于冷静。而后叙述,叙述是一种有趣的行为。

我说:是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漫不经心的一个哈欠,都能直接把人性里隐秘的欲和爱之间的东西体现出来,欲和爱又是不同的。对人类的感情,人性里不可言说的一些东西用理论化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欲望之间的变化用可以制造视觉效果的画面感或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话写出来,就显得真实,这些人生来就植根的东西是穿越时空,没有国界的。

木子说:是,这是很微妙的东西。

我说:最深刻也是最真实的东西,我和一个朋友说起小说,本来读着不以为然,后来读到那作家写男人的精液的味道“是那种青大豆刚刚磨碎的香味。”一下给了读者很强烈的共鸣,这就是生活里无边的细节。

木子说:对,这是一瞬间的共鸣。有时候一个细节会改变对一篇小说的全盘看法,就像以前我翻同学的小小说选刊,当时我认为是一本比较俗气的刊物,后来里面的一篇小说的结尾把我震到了,我受用到现在。那篇小说叫《热水》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全篇小说都在用第三者来说一段感情纠葛,作家在小说里作为听众听她老婆絮絮叨叨地说她朋友的感情故事。说是一个女人偶然发现了第三者是老公的秘书,于是她迫令老公辞退她,辞退她以后呢,这个女人还是觉得不放心,因为还在同一座城。所以,她决定借助媒体的力量,把这个小三彻底赶出去。之后三人就上了这个城市电台的一档感情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伙同那女人一直在攻击她的丈夫和第三者,而第三者带着面具,始终不发一言。节目的末尾,第三者说对男人说,我只问你一句话,你爱过我吗?男人在老婆和主持人的威逼利诱下,说我从没爱过你。而后第三者摘下面具,很美丽很潇洒地离开了现场,但后来这两夫妻不到一个月就离婚了,作家的老婆百思不得其解,来求教作家。然后作家说了一个故事:一帮人去参加云南的泼水节,大家互泼的关头,有人大骂:他妈的,谁泼的!旁人说:别骂,泼你是给你祝福。这人说:他妈的,他泼的是热水!

作家老婆一时愣了愣,然后猛然说:你什么意思?作家笑笑,说:没意思。

就是这个结尾,我触动很大。

我说:让人从哲学态度去思考。有些小说就是这样,淡而无味,絮絮叨叨,动作、亮点什么也没有,就好像一直漂浮在半空的一团雾气,说些无关痛痒的事,但就是这些生活里真实的场面让读者深陷,好像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最后或许会出招,并且一招致命击中读者的心,或是淡到终结,把生命的虚无循序渐进的展现出来抛出一个个问号,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木子说:像古龙的小说人物,一招要命,我喜欢这样的小说,可很久没看到能给我这种转折又回味无穷的小小说了。

我说:别人写过的一些细节就不要用了,要自己真切感受到的细节,那是一个作家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体会的产生的穿透力。

人性就是这么微妙,很多作家写东西千篇一律,以叙述,描述,把现实客观的东西针头细脑的全部刻画的惟妙惟肖,用字用句更是斟酌过无数遍,但是就是不容易被读者真正记住。而一些看似粗糙简单絮叨的小说,在某个面上竟然把你内心的那根谁也不知道的弦一下子给虏获了。这就是在寻找一个独立于其他一切作家的独特性的生命体会。2010、9、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
后一篇:荒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