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2009-08-31 23:28:07)
标签:
感受情感转帖文化 |
分类: 记录.网络.转载 |
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3518/d6682134.htm
难道芳草杨柳果真无情?我觉得不是。我相信在绵延千里的草原上,草有它的欢愉;在微风习习的阳光下,柳有它的自得;在岩石缝隙的艰难萌发中,草有它的坚毅;在秋风萧索、雁声雍雍里,柳有它的郁闷。所谓枯荣代谢人物共有,凭什么说,只有人有所感知,物不会呢?
因为彼此不懂。
面对延伸到天边的芳草,人会怀想千万里外的故乡,感怀身事,飘零疏酒盏。面对新芽初生的柳条,人会感慨时光流逝,柳外青骢别后,转眼又是一年。人因自己的情怀而沉溺,赋予眼前景物自己的观感。然而似乎又明白这只是自己的情感,于是慨叹物之无情。
可是:
无数人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感动的时候,张晓风却看出写“花相似”是因为人不懂花,如果这句诗的作者是花,就会写“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接着强调“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后面详细列举了人与物相知相惜的例子:陶渊明与菊,周敦颐与莲,董奉与杏,怀素与芭蕉……
张哓风和张潮应该是不会说出“万物无情”这种话的。周敦颐想来也不会把莲看成没有感情的花叶。
伯牙是幸运的,不必懂花草,自有子期知道他的心事。而没有菊花,陶渊明就不再是陶渊明了。
所以说,世间最难得的就是知音。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不论是人还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