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艾略特的诗学观及《空心人》
(2009-06-13 16:50:07)
标签:
诗歌摘录探索文化 |
分类: 占星.读书 |
给老盖一个便士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填塞起来的人
彼此倚靠着
头颅装满了稻草。可叹啊!
我们干枯的嗓音,在
我们说悄悄话时
寂静而无意义
像干草地中的风
或碎玻璃堆上的老鼠脚
在我们那干燥的地窖里
有态而无形,有影而无色
麻木了的力度,没有动作的手势;
那些已经亲眼目睹
跨进了死亡这另一个国度时
只要记得我们——不是
丢魂失魄的野人,而只是
空心人
填塞起来的人。
我梦中不敢面对
而在死亡的梦乡
又不会出现的眼睛:
在那里,眼睛是
倾塌的柱上的阳光
在那里,一棵树在摇曳
而人声只是
在风中歌唱
比一颗正在消失的星星
更加遥远而庄严。
不要让我挨近
死亡的梦乡
让我穿上
这些故意穿上的伪装
老鼠皮,乌鸦皮,田里的
交叉着的标竿
和风一样行动
不要更近——
不是黄昏之乡的
最后相会
这是死亡的地带
这是石头的人像
被竖立起,这里他们受到了
一只死人的手的哀求
在一颗隐退下去的星星的闪光下。
在死亡的另一个国度里
是否这样
独自在这时醒来
感受着温柔的震颤
那愿意接吻的双唇
形成了对破碎石头的祈祷。
眼睛不在这里
在这星星即将死去的山谷
在这空心的山谷里
在我们这已经失去的破碎的王国
这里没有眼睛
在这最后的相会处
我们在一起摸索
避免语言
在这条肿胀的河滩头聚会
看不见,除非
眼睛重新出现
像那死亡的黄昏之国的
永恒星星
空心人的
唯一希望。
我们在这里围绕这带刺的梨树转圈
带刺的梨树带刺的梨树
我们在这里围绕这带刺的梨树转圈
在上午五点的时候。
在概念
和实际之间
在动作
和行为之间
落下影子
在形成概念
和创造之间
在情感
和回应之间
落下影子
在欲望
和痉挛之间
在能量
和生存之间
在本质
和遗传之间
落下影子
因为你是
生命是
因为你是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的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的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的
不是砰的一声而是一声抽泣。
历史的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不但使人写作时有他自己那一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文学及其本国整个的文学有一个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这个历史的意识是对于永久的意识,也是对于暂时的意识,也是对于永久和暂时的合起来的意识。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性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最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
现存的艺术经典本身就构成一个理想的秩序,这个秩序由于新的(真正新的)作品被介绍进来而发生变化。这个已成的秩序在新作品出现以前本是完整的,加入新花样以后要继续保持完整,整个的秩序就必须改变一下,即使改变得很小;因此每件艺术作品对于整体的关系、比例和价值就重新调整了;这就是新与旧的适应。
但是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在于:我们所意识到的现在是对于过去的一种认识,而过去对于它自身的认识就不能表示出这种认识处于什么状况,达到什么程度。
于是他就得随时不断地放弃当前的自己,归附更有价值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
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只是一个特殊的工具,只是工具,不是个性,使种种印象和经验在这个工具里用种种特别的意想不到的方式来相互结合。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自然只有有个性和感情的人才会知道要逃避这种东西是什么意义。
《诗的社会功能》摘录:
诗总能传达某种新的经验或某种对熟识事物的新颖的理解,或者表达某种我们经历过但无法言传的东西,它们可以开拓我们的意识面,改善我们的感受性。
诗不同于其它各种艺术,它对和诗人同族以及使用相同语言的人们具有一种价值,而对其它种族的人们则没有这一价值。
感情和情绪是具体的,思想是一般的。用一种外国语言来思维要比用它来感觉容易些。因此,诗比任何别的艺术都更顽固地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被剥夺,被抑制,并且在学校强行灌输另一种语言;但是如果你不能教会那个民族用新的语言来感觉,你就没有根除旧的语言,它还会在诗中重现,因为诗是感情的载体。
情绪和感情是在一个民族的日常语言中——也就是在所有阶层都使用的语言中——得到最完美的表现的。因为语言的结构、节奏、声音,习惯表现了说这种语言的民族的个性。
人们感到他们最深沉的感情是在他们本国语言的诗中,而不是在任何其它艺术或者其它语言的诗中得到最自觉的表现的。
在种族相同的人们中,最精细、最复杂的人同最粗陋、最简单的人在感情上有某种相通之处,而同和他们处于同等水平上但使用另一种语言的人却没有。
诗人作为诗人对本民族只负有间接义务:而对语言则负有直接义务,首先是维护,其次是扩展和改进。在表现别人的感受的同时,他也改变了这种感受,因为他使得人们对它的意识程度提高了;诗人使得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知觉到他们已以经感觉到的东西,因而使得他们知道了某些关于他们自己的知识。
【诗人能够】开掘别人能够利用的新的感受形式。并且在表达它们的同时,诗人发展和丰富了他所使用的语言。
但是人们并非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才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世界,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感受方式也不相同。事实上……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并非如此显而易见的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止写诗的原因。
除非他们继续造就伟大的作家,尤其是伟大的诗人,否则他们的语言将衰退,也许还会被一个更强大的文化所吞并。
从长远看,诗的影响会波及语言、感受性、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一个社区的全体成员以至整个民族,不论人们是否阅读和喜欢诗;事实上,甚至人们是否知道他们本国最伟大的诗人的名字都无关紧要。
如果你循迹访察诗的影响,从受诗的影响最大的人到从不读诗的人,你会发现它无处不在。
请不要把我的话理解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完全取决于诗人。文化的结构实际上要复杂得多。事实上,诗的质量同样依赖于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因为诗人必须从周围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中提取他自己的语言,并用来作为他创作的材料。
我不希望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诗的功能就是一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区分开来。……事实上,我们在欧洲的文学史上将不会看到一个完全独立的文学;所看到的是永无休止的给予和接受,而每一种文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由于外来的刺激而获得新生。
如果没有人愿费心至少学一门外国语,并使对它的掌握达到除母语外的最高程度,以致可以多多少少象用母语一样用另一种语言来感觉事物,那么民族之间就不可能有任何精神交流。
研究另外一个民族的诗会受到不少启迪。我说过,每一种语言的都有这样一些若非本民族的人就不能理解的特质。但也有其另外一个方面。……在你的护照发出或你的票证被接受之前,有时你可以借助诗先行进入另一人个国家。
欧洲任何国家能否继续创作出诗,对欧洲其他国家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衰败的开端;意味着所有民族将不再表达,因而也就不再能感受文明人类的情感。
对诗的感受以及作为诗的材料的种种感情从各处消失,这也同样是可能的:这也许会促使世界变得统一起来,而有些人以为这种统一本身就值得我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