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放的花朵----鹅卵石

标签:
未开放的花朵随笔感受文化 |
分类: 未开放的花朵散文系列 |
鹅卵石
那条哺乳期的老狗,拖着沉重的身子,晃悠悠的走在小路上,细雨下的树枝被雨滴打的簌簌作响,老狗的背影在一团水雾中逐渐模糊起来,树枝上每一颗再也挂不住重量的雨滴掉落到地上,砸在小路的鹅卵石上,慢慢的渗进被青苔覆盖的石头之间的狭小裂缝,以一种听不见声音的强大力量重新回到黑色的大地,变成它黑色血管里奔流不息的汁液。这是一次哺乳的过程,只是哺乳的不是那条踩着光滑鹅卵石,步伐迟钝的老狗,被哺乳的也不是它的小狗崽子。动物的母爱大多数只存在于“付出”和“接受”这两种独立而无法循环的方式,而自然的母爱却拥有生生不息,循环不断的特性。自然这个伟大的母亲它懂得回馈,而不是一味的付出,接受或者索取。这也正是它可以长久不衰,繁衍不息的奥妙所在。
试想,一枚鹅卵石,是什么使它变成现在这种光滑无棱的摸样?是水摩擦撞击的结果,自然让一堆有棱有角笨重而庞大的石块变成了现在这种外形秀美,且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石头。当鹅卵石被筑成古朴雅致的小路,安置在公园,校舍,弄堂小巷或小家庭的庭中,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以及现代保健专家所说的“具有脚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事实上它给人类文明社会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
一条用混凝固土浇筑的公园小路,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看,总是存在着和公园里的植物之间无法交相辉映的缺陷。糟糕的是水泥路虽然坚固耐用却不能做到自动排泄水分,往往在晴天路面滚烫无比,到了雨天又常常被囤积的水洼溅上一身的脏水。被人类用科学制造出来的建筑材料总是缺少一份属于自然的灵气,无论水泥、钢筋还是各种瓷砖涂料。它们刚刚被用在建筑上时,会很坚固耐用,色彩也很漂亮,但是经历风吹雨打,它们就会被侵蚀、走形,过不了十几年就变得面目全非。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为的发明都没有生命。是的,它们不是被自然之神造化而成,它们是被剥夺了进化和磨砺的过程被人类合成的速成品,这些东西仅仅是一些“行尸走肉”,它们只会付出接受或索取,却永远无法做到循环和生生不息。而我更愿意把鹅卵石这种被自然造化而成的建筑材料比作是有灵魂的石头,它是“活”的,只要它一沾上水分和泥土,它就永远不会死。
开篇出现的那条鹅卵石小路,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那是我所有走过的鹅卵石小路的一个总体印象:幽静,狭长,潮湿而被青苔覆盖,空气里永远弥漫着一丝让人拂不去的忧伤。在这样的小路上行走,即使在梦中遇见它,我也时刻会感受到一份莫名的归属感。这绝非空穴来风,我想这是缘自于那份自然的灵气通过人的思想转化成的诗意。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时间可能磨灭了一切曾经存在过的物质,包括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鹅卵石小路,但那份弥留在空气里,散发着水一样光润柔和的感觉,却藏在时间找不到的地方成为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