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着诗人特性的神话故事-----月神和美少年恩底弥翁

标签:
探索希腊神话记录文化 |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
象征着诗人特性的神话故事
有 一 个 古 老 的 希 腊 神 话 , 说 的 是 月 神 黛 安 娜 和 美 少 年 恩 底 弥 翁 的 故 事: 恩底弥翁 在 山 林 里 酣 睡 , 月 神 黛 安 娜 悄 悄 地 临 近 , 她 发 现 恩 底 弥 翁 是 一 位 年轻英俊的美少 年 , 于 是 俯 下 身 亲 吻 他 的 额 头 和 嘴 唇 ...... 恩 底 弥 翁 醒 了 ,却 很 快地又睡着 了 . 原 来 月 神 黛 安 娜 用 她 的 神 力 使 恩 底 弥 翁 永 远 地 沉 睡 , 他 不 会 苏 醒 , 不会衰 老 , 永 远 年 轻 英 俊 . 此 后 在 每 天 夜 里 , 月 神 黛 安 娜 都 会 悄 悄 地 来 到 山 林 , 含情脉脉 地 凝 视 着 恩 底 弥 翁 , 然 后 俯 下 身 去 亲 吻 他 的 额 头 知 嘴 唇 ......
很多朋友认为月神自私残酷,不懂得真爱的含义,只知道自己享受爱的占有品。我觉得她不坏,她是神,她具有神的大爱。少年英俊无比,有人说是因为他的美丽神才会喜欢,说神如此好色,但是美丽的东西谁都喜欢,神也是一样,这么自然的道理无须说明。
难道真有可以永久的爱情?时光的残酷足以证明爱情的虚无。爱情最终弥留的只是一种感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世俗意义上的相亲相爱何尝不是一种更彻底更实际的占有,物质的占有永远是短暂的。
黛安娜为了更长久的拥有爱的感觉,宁可放弃和自己所钟情的人缠绵温馨。爱情肯定是自私的,无私有时候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爱情里只有付出,不存在无私。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同舟共济就是自私,只有在现实里实际付出的付出就是无私,在精神领域无私的付出就是自私。谬论也就是这样被世俗的偏见积压成了大众的真理。爱情仅仅是双方的爱吗?到了某种境界,爱情更是一种通向真理的感觉。中国尚有“以情悟道的”李叔同和苏曼殊,他们最终把个人的情爱上升到了对世间万物的慈悲和包容,这本身是人性走向神性化的一种升华。
我认为戴安娜对待爱情的方式是大爱的表现,她不寻求自己个人的快乐和痛苦的爱情过程,只是用一种更远大的眼光去对待爱情这件如此容易破碎的事件,试想一个凡人的境界,怎么可能会懂得一个境界比他高许多的神的想法,所以月神省略了一次需要痛苦磨合的实践,从一点上分析,她的确具备神的冷静和理性,也确实有古希腊神话里神具有人性化的特制。所谓人性化,就是有残缺的特性,不完美和悲剧性的最终表现。
这个故事之所以会让人性马上感到接受不了,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喜剧化乐观情绪所至,但是我们还是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残酷的美感,那就是因为它本身具有艺术化的悲剧之美。是的,艺术化的悲剧之美。事实上,人生就是个悲剧。所以,月神的形象我们并不觉得多么可憎,反尔感到无奈和可怜,并为她的所做所为引起思考,我想,真正懂得爱情的人都会理解这份无奈和残酷。
世俗意义上的爱情是相亲相爱,同舟共济.而精神领域的融合以及眼光放远之后的爱情,则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之活着有着深层的悲悯意识.活着真是不如像那个美少年般的永久沉睡,可以不会遭受那么多生之痛苦,这何尝不是月神身上折射出来的一种对生命和无法完美的爱情的悲悯之情.大众的想法,也是世俗的想法,他们总希望一切尽善尽美,可以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事实呢,我想这个只有王子和公主自己的心里清楚。艺术化的悲剧之美是琐碎无比的生活产生不了,生活里的悲剧大都是肮脏暴烈没有美感的,因为生活展现给你的太真实,没有经过艺术的加工,而这些表层的真实往往体现出的仅仅是生活最苍白无力的一面,那是你的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