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舒婷的诗《致橡树》
(2009-03-23 18:16:13)
标签:
感受生命随笔文化 |
分类: 落花流水散文系列 |
木棉花
草根/文
我喜欢黄昏时候高原上的阳光,洁白通透却又妩媚无比。
这样的阳光让我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它的本质就是赤裸,就像我把自己放在文字里的时候一样,赤裸而充满着神奇的光辉。
昨天,去看了开放的木棉花,每一朵都是火红的,和文字上的“棉”有很大的区别。
我第一次接触“木棉花”这个词似乎是在舒婷的《致橡树》里----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因为这个原因,我感知了木棉花。我也因此武断的认为木棉花是一种类似木芙蓉的木本植物,淡雅高贵,时刻充满着女性的脆弱。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说实话,我第一眼看见它,它高大的让我吃惊,而它火红的如鸽子一般的花朵风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尤其在黄昏的太阳下,它热烈的姿态像一群自由的红鱼融化在此时的阳光里,它更像是佩戴在圣女贞德胸前的荣誉,这和委婉忧伤的美区别太大。
木棉花长在云南高原这片红土地上,本地的人们还叫它“攀枝花”。这个名字不知从何由来,但是我知道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称呼就显得滑稽可笑了。因为事实上它一点也不“攀枝”,它开得极为自由、淋漓,甚至有点我行我素。如果是因为美丽而为它杜撰出“攀枝”的文字效应,我想先人们对木棉花实在有点不公平。
女诗人把木棉花作为自己对爱情的化身写的柔美忧伤而又忠贞无比,这和火焰一般热情独立的木棉花本身有着无法言说的玄机。这其中变化无常的美丽让一树开在黄昏阳光下的木棉花显得更加的扑朔迷离。是的,面对木棉树上十几米外高处的花朵,面对它们的独立和热情,面对它们的自由和绚烂,我只想说:木棉花是女性的,她代表了女人一切的美丽。这足以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