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旭君
钱旭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7
  • 关注人气: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自己的诗人

(2008-12-19 11:33:34)
标签:

诗歌

山鬼

寻找

生活

文化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做自己的诗人

 

做自己的诗人草根/文

 

诗人应该是背离传统的,“雅而驯。雅是什么?正确、规范、美、高尚、极致。尼采福柯都以为“理性就是酷刑”。”“如果理性是西方的酷刑的话,那么雅就是中国的理性,雅是文的结果,文是动词也是名词,文是动词的时候,它是活力之源。文是名词的时候,它是规范。”---于坚《棕皮手记》

 

我们都在追求一种及至生活的理想主义,这偏颇的说法就是"雅",而诗人总是背离传统的去冲破旧有的"雅",而最终雅又是被诗人在突破传统后的一种激活,一种从自身精神上散发出来的思想光辉。但是,最终的背离传统也只是为了寻找"雅"。理想与现实是矛盾,也是一体的。

 

“诗有时代,但没有年龄。”----《于坚。棕皮手记》。我想武断的下个定论: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难出伟大的诗歌。并非我们背弃了诗歌,而是这个时代和环境让杰出的伟大没有生长的土壤。


我去元阳集市游逛,很偶然的发现了这个老人,这个在卖药材的空隙间弹土制琴消遣的老人。看他的表情,他随意拨弄起的琴弦和一脸无拘束的神情,当我站在他身边,好像感受是站在元阳山神的身边。----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红润的脸庞上错落着被岁月磨砺出痕迹的老人,他愉快的为路人弹起他熟悉的琴声,不管你是熟悉的路人还是陌路的外乡人,他只为快乐和无意停留的时光奏起一曲和音乐无关,和生活有关;和快乐有关,和烦恼无关;和自然有关,和文明无关的乡野小调。随你听或不听,我弹我故在。(这里想起笛卡尔人生哲学的经典语录:我思故我在!)


而我们一生追求的最美好,最富有的东西,就是这样的表情......
这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神性,也是被文明人称为巫障之气的东西,这是发自内心和自然的一种淡定洒脱的生存情态,你不觉得多看两眼,就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吗!


天空

于坚

 

天空永远流着
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
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
在鹰和闪电的上面
在神的上面
天空日夜流着
没有岸
没有帆
也没有波浪


有人说,于坚这首诗歌在空间上、时间上永恒,而且流动,似乎讲得是一个超越神性等等的一个状态或者东西。
我想,诗歌更是一种流动的质感和生命的状态,而非做文字的奴隶。


这个“天空”的意象究竟是指的什么?我喜欢自然的东西,所谓道法自然。很多时候,生活芜杂的时候总是难以进入这份空明,那些刹那可以捕捉到的:如鸟儿羽翅上的露水;如花蕊心中的眼泪;老人眼中的快乐;孩童小手上的嫩蚂蚱.....由此随自己站在这份诗歌意境里的“场”,无意识的说自己的话,这就是最美的诗歌,而并非追求语言的时髦,也不是为了强调什么,以及赋予自己什么不可推卸的使命感。


境界,不是说你今天感受到于坚《天空》的诗境,可以读懂他的东西了,就可以模仿出他的东西。那最多是一种共鸣,那不是境界,那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进入,和诗人灵魂间的碰撞所造成的一个假像,就像镜子里折射出的自己的那个影像,却并非真实的你自己和你自己已拥有的灵魂和境界。


境界,是需要环境和阅历以及天赋不断的打磨和锤炼的东西。你没到三,就要写三之上境界的东西,你还是会不小心跌下到一或二,甚至归于零。所以,真正的诗人属于自言自语者和孤独者,不是因为他们偏激和清高,而是因为无人能懂,也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清醒的看着、读着这个大千世界。而你要达到或真正拥有,只有可以固守孤独了,你才会懂得。


“孤独”也并非如今人群里泛滥的“寂寞”。孤独不是寂寞,孤独是一种灵魂的沉思和塑造,在孤独里,你没有彷徨和不知所措,更多的是一种独处的满足感和深刻的对人生、对世界和对整个宇宙的思考。“星空下,我们都是小宇宙”,记得有这样一句诗,说的就是这份感触。当你感到自己也是一个宇宙了,你就会真正进入负载我们的这个大宇宙的神秘之处----那些人类文明无法达到的不可知的领域。让自己如一个细胞,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细胞进入一种空灵的,秋天黄叶在树枝渐渐要凋零的状态。而是否那样的时刻,就能够感触到来自大地和《天空》的博大,以及自然的伟大力量赋予人类和苍生的一种归属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感悟到此,庄子的这句名言就开始用语言通透诗意的无概而不及的力量渗透出来。而诗歌,也因此注定了它的不可解读性,它是一种来自心灵磁场的共鸣。你在境界的峰峦,就可以读到高处的苍凉和孤寂;你在山峦的腰身处,就能读出中间力量的茂盛和无限向上的创造力;而在山脚的你,就能读出微风的清爽纯冽,远远眺望,山峰高不可及,却有一种无法遏制的向往攀登的冲劲,希望在目力不可到达的地方向你招手,所以你擦干净已有泥泞的鞋子,把行囊整好,整装而发,奔向下一段更高更美的路上看这个世界的风景。

而这首《天空》,所要体现的这种“空”似乎就已是快要到达峰峦的感受:空蒙的天地,慈悲的情怀,一份由诗人灵魂中闪现出来的使命感隐约透过一些自然景象:鹰、天空、岸、帆、波浪;以及尘世山脚下的世纪(时间或光阴)和国家;慢慢的在岁月中“流”,不知天空的彼岸是否可以由“波浪”带到诗人想要的地方;还是人造的“帆”可以将彼岸带到诗人想到达的地方!“鹰”就是那高高飞翔而一直没有抵达彼岸的诗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人世的“仁”,对追求的迷茫,在这里由诗人矛盾的心情,以一种水流般的状态细细地、慢慢地的展开。而这一切复杂而带着淡淡忧伤的诗意,已经吻合了渐渐快要到达山巅的那份空蒙感,苍凉而悲壮的尘世!

 

孟子说过,学一辈子“仁”不知为何物,当看到小鸡雏从蛋壳中啄壳而出时,方才知道什么是“仁”。而诗人们最终追求的那种博大胸怀,和对这个世界无法完美的残缺后的无可奈何,以及随之新生出的无限量的包容,岂不正是这种看到小鸡雏敲开蛋壳后刹那的惊喜,同时也为它将要以活生生的状态面对这个肮脏复杂的世界时的复杂心理感受。活好每一天,并且清醒的去承受,这样的生存状态就是诗人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所以,我们追求,追求那种老人脸上淡然,平静,快乐,充满安全感的笑容。


说点题外话,细读王维的古诗,也是可以感受到这份“空”;北岛的现代诗歌一样有这样的空灵,只是纠葛更多一些,不甘的东西也多一些,北岛的境界和王摩诘还有一定的距离。或许这就是环境的因素了,北岛和王维的时代不同,唐朝大气而纯净,不如我们这个时代来的错综复杂,要达到古人的那份空明,真不是靠天赋就可以办的到的。除非可以一出世就不受外界所谓现代文明的污染。


最终我也没有忘记批判一番现世的生存环境,总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回到原始状态,找回人性本有的纯真无拘束,或者真正进入乌托邦时代。不过这样也肯定是不妥的,总不可以再让我们去裹兽皮,吃野果过日子。那就继续现代人的阿Q精神,偶尔去吹吹风,看看蓝天,不要担心草地弄脏了你美丽的裙子,也不要担心溪水会弄湿了你新买的名牌鞋子,走进来,进入到大自然来,做回樵夫,做回渔夫,做回牧羊人,有时间就到云南来,体会“落后”给予你丰厚的馈赠。

 

“诗人只是那些把诗写出来的人。在诗之外,诗人并不存在。这个人是渔夫、水手、公务员、士兵、官员、工人、父亲、母亲、少年、老者……“----《于坚。棕皮手记》只要你够敏感,会感受,谁都可以是诗人,谁都可以过诗意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元阳一隅
后一篇:梦游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