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讨论奥运开幕式联想到
(2008-07-28 21:58:00)
标签:
随笔文化 |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
最近比较爱看央视的 《大家》栏目,之前,《大家》栏目请的是些商业巨鳄,有联想的总裁柳川志,史玉柱,马云这些中国商业界超级的爷们,一起坐下来发掘不大成功的后辈小子,起到提拔,注资的双赢结果。昨天晚上这挡栏目讨论的是关于奥运的种种,其间闹出一个不大的笑话。
在驾宾席里有一位刘教授,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儿子。节目进行中,讨论到关于这界奥运的开幕式是否会搞的别开生面,这个话题。有一位观众说:“我对这界奥运的开幕式不报期待”。话音刚落,刘老教授立马站起来和这位观众理论,并且愤然离席。要知道人家是刘长春的儿子,早年刘长春单枪匹马航程千里去美国参加落杉机奥运会,这一路无论心理还是身理都吃了不少苦头。身在其中,最知其苦,对于百年奥运在中国的举办这个梦想,是人家几辈子的指望。这样的热情和真诚无可厚非,真的,如果我也像一些5。12期间一些诗人哲学家一样去指责刘教授:喂,老头,冷静,不就个么小奥运吗,犯的着吗!那我作为一个身份证上明白标注:国家---中国的人,肯定猪狗不如。
不过话说回来,越是重大的盛世,我们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更应该有自信,不焦不燥,沉着冷静,甚至可以幽默一点处理这个问题。至于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否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有些理想化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开一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能做的或许是更多些冷静,以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去对待这件大事。比如,94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就用了马丁.路德金的一段著名演讲词,成为奥运开幕式上最感人的篇章。还有在雅典奥运会上,闭幕式的火炬熄灭仪式,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在那吹了一口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凡的创意,其中的幽默格调和轻松要比十支简单的奉阳花鼓不知道引起多少美妙的回忆。
面对即将迎面的奥运盛世,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一份轻松自如的大国自信,而绝对不是一开始就正襟危坐的等待神圣降临。是的,奥运非常神圣,但是有一个前提,只要有人参与的盛会,就应该具有人性的亲切和温暖,越是盛会空前绝后,参与的普通百姓就越多,从而赋予的人性光辉就更应该注重,千万不要把一台属于全人类的体育盛会开幕式搞成一台歌功颂德的仪式性晚会。中国人最善于经营庄严,全民一致的严肃投入一种运动,却往往忽略了人性中更朴素的东西,那种东西可以叫做放松。
本身,举行奥运盛会的宗旨就是为了让人类之间消除种族隔阂,消除战争流血,不说可以大同吧,至少我们今天在一个赛场上比过赛,总会存有一份情谊,明天就拿大炮轰你家的门,面子上总是挂不过去的。人心一软,肝火就小了,大家们的肝火小了,打仗这回既冷血又失面子的事就没多少人愿意干了,我对这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这么理解。
回到正题,奥运的开幕式是否有期待值,其实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相亲相爱,至于刘老先生的肝火,还是应该小一点,还有那位“对奥运会开幕式没有期待”的男士,我觉得你可以比较虚伪的补充一句: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奥运在中国的举行充满了期待,这样皆大欢喜。毕竟咱们熬了百来年才有这样一个露脸的机会。还有张艺谋导演,希望在这界2008的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老谋子深度而不缺乏亲切的艺术风格,并且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