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中漫谈

(2008-07-26 16:22:37)
标签:

散文

文化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人生的痛苦在于:我从梦魇中醒来,拉开窗户,发现这个世界依旧一成不变,花瓶里的玫瑰有着一种傲然出世的姿态,而窗外的雨却摆脱不了凄然的小资做派。

远处,几挂爆炸的鞭炮向世人宣告某人或某事的结束和开始。这样的夏天,这样格调阑珊的早晨,和生命极其的接近,不绝于耳的声音在空旷的阴雨绵绵间停留在诗人敏感的头脑里,鼓动出一支不流俗而又属于红尘的琵琶语。

下着雨,也因为雨,使我想起和雨有关的很多很多轻柔可爱的诗歌版本:“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读起来,是美的,细细品,却有一股酸溜溜的余味。假若,此时此身逗留在杜甫的唐朝,我很想问问阅尽人世沧桑的子美,这风是随着谁的风?这雨又是润了哪家的声。或许诗人写下它的时候态度是积极的,但是诗人却无法拂去因失意而略带的丝丝惆怅,这就像一位没有完全了悟山水画的画师,执笔之时,总想把眼前的景色画的透彻一些,逼真一些。其实心间若是还弥留着这般的执著,就已经无法了悟真正的透彻。我也相信,写完《春夜喜雨》的杜甫,事后若再次重读,特别是到了深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时节,感受到他曾经写过的“春雨”,该又是另一番别样滋味了吧。

“想起你时,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这句诗是浙大的师生回忆竺可桢先生一生后的感叹。而我这个浙江人,对于这位同乡,这位浙江大学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开明的校长竺可桢先生,自然对竺先生是极为尊敬,因此,先前在某本刊物上看到这句诗,便一直记下了它。

假设说一首诗和一位名人的风流韵事联系在一起,那么记得的人不会太少,尤其是身在其中的文人墨客,而最终的态度大都是一笑了之。而以上这种以一位名人的品行为人为标准的诗,且不看它有何细枝末节的关联,只论其意义,如此出神入化的描写,真可谓是“诗中有人,人维其诗”,人与文的相得益彰,分外的让读者记忆深刻,意味悠长。
“人文”一词,大概即可在其中看出几分端倪。而对于我而言,最好的地方还不仅在于此,每到春天杏花繁茂时,一遇着下着细雨的天气,站在窗口,门边,细雨中......我就会情不自禁的神往起那声嘹亮的牧笛声,疏雨中的杏花也竟因那一句诗变得格外明亮。这不是一种文气十足的矫情,这就好像一位站在雪山下初次登山的年轻运动员,忽然看见风雪中的老运动员在远处的山峰向他摇手助威,而这个简单的姿势能够给予年轻人的东西叫做“信念”。有了这种东西,周围的风再大雪再冷,而心里却是暖的,前路纵有万千艰难险阻,那声嘹亮的牧笛始终会萦绕在耳边驱走严寒,久久不散。

下雨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这其中并非有多么高深的道理,也没有那许多缱绻的离愁别绪。雨,平常不过,而在雨雾蒙蒙中站在孤独与多愁善感的边缘时,应孕而生的情感却是属于人类所特有的财富。以诗为证,看无数美好的诗句是如何形容它,赞美着它,甚至把它当作泪珠一把,辐射进自身的情感投入到那些剪不完理还乱的情意之中,却很少的看到有哪一种文学形式是采用抛弃、埋怨的心理去描述它。即使有所埋怨至多也不过是借景抒发一下自己的怀才不遇或对世事的不满。比如李太白在他诗中有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多么潇洒,又是多么坦然!说到底也不忘记对自己幽默一番,嘲讽一番,笑,这个荒唐的世道,我歌我自狂!还有我们的抒情鼻祖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篇中文气十足的一副书呆子可叹又可怜的摸样云道:“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明明是想得到领导的关照,却又碍于面子,不敢明说,所以我们可爱又可敬的情圣只能用秋雨来表达自己冷清孤寂的心情,亦借此希望摆脱目前这种怀才不遇的状态,得以任用。笑!

说来说去,人生的痛苦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人生的意义是否就因为痛苦的深浅,就可检测出生命的轻重这个问题,我想再权威的哲学家也无法给出中肯的回答。我们能做的只是不要让心灵麻木,情感干涩,从而导致我们的灵魂无处可依,无曲可谱。

是的,人类的灵魂是一种轻柔而高洁易散的物质,如果不经常对它弹拭调节,就会因为年久失修而腐化断裂,变得五音不全,黑白颠倒。人可以用物质去装饰自己粗陋的外表,变得美丽养眼,但是用什么去装饰我们的心灵?维护我们的灵魂?宇宙万物的造物之神,在赐予了人类直立行走和懂得用火的智慧以外,还仁慈的把免费的空气,阳光,雨露,月光以及彩虹,和无数天空中让你仰望的云朵和星辰赐予给了我们。大自然赋予给我们何其之多的美好和纯净,尽管它们每一样都高高在上,无法如浅薄的物质般容易一揽入怀,但它们却可以使你心生向往,并让每一颗朴素的心更高尚,让每一颗苦难的心得到最真实而简单的温暖。这不正是古今中外的文人们,将它们当作美好的东西,不厌其烦的纳入文字的原因吗!

人生和艺术,艺术与生活,理想和现实,这些看似永难解释的关系,如果用一句诗来解释,就非常的恰如其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雨停了!

 

                                                                          2008/6月文

 

 

200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月诗歌
后一篇:丽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