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情感 |
分类: 读诗随感 |
这是我从小到大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涂鸦。
我不清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这能够对我说明些什么问题,但是我喜欢花朵,喜欢带着叶片的花朵,有蝴蝶跟随其后的生气。
我想起了现在还处于余震中的孩子们。在他们的画纸上,一些出现最多的花朵,太阳,整洁的公路和一顶顶模糊而没有窗口的房子,那张缺着一角心脏形的白纸......
在今天的新闻里,我听到一位十几岁的女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害怕房子,我害怕没有爸爸妈妈,但是我要去找到他们,去帮助更多......
看到身边有那么多关心他们的人,他们此刻应该是平静的,但是在心底更隐秘的恐惧并没有驱散,而是以一种孩子特有的天性掩盖了将来需要承担和直面的苦难。或许一些更幼小的心灵根本不懂得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真正意义,尽管稍微懂事的孩子已经意识到“离别”与“永别”的含义,却还是处于自我安慰的封闭之中。
一个孩子,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在失去家园和亲人巨大的苦难面前,学会坦然。在这些孩子的心中,更深层,更远一步的痛苦远远没有表现出来,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是以一个母亲的心去体会他们此时的感受,我也不知道现在如果我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除了积极的去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活动和学会尽量不沉默,我还是否能做更深刻一点,更遥远一点的假设,我更不想一再的说那句话:你要坚强。尽管这句话真的很需要。
此刻,孩子们面对的仅仅是刚刚发生的灾难,和灾难直接带来的伤害,一个灾难所赋予的温暖而伤感的大环境,大家彼此间的善良和同病相怜所交织成的一张巨大的人间真情网。那接下来呢?社会各界暂时的关爱会不会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啊!
灾难已经基本过去,鲜血已经流尽,伤口还在,暂时结了痂的伤口,会不会在某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再度爆裂,流出孤独与思念的血泪。
我不敢再想了,还是乐观一点吧。
心灵需要重建,失去的一切需要重建,唯有破碎的记忆,我们不需要重新拼和,碎就让它碎了吧,让我们用更大的爱与勇气去包容它,包容灾难前的一刻,灾难时的一刻,包容灾难发生后用鲜血染红的图象和碎裂的声音。也许,面对自然,人类是如此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