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诗随感 |
华夏民族是个历史悠久,拥有无数优秀美德与文化修养的文明种族.
基于这个论点,我们的先人们都选择一种含蓄庄重的语言形式,体现其含蓄优美的文化涵养.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初,我们的艺术与文学率先向西方看齐,突破一切先祖们尊崇的道德底线,无拘无束,自由发挥出作为人对自由的精神,肉体的追求与向往,以及打破成规的大胆创新,先锋意识的进入先人未曾踏足的领域.
这,固然是好事,人类的进步起源对自身的怀疑与不懈的探索.
很多时候,我写一些所谓叛逆性极强的语言,锋利如刀子一样的寒光,暧昧如没有换洗的内裤.我自己的心里有一种对完美肆意践踏的快感,也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这份恐惧很微妙,大部分是害怕自己坚持不了,一部分是对即将伤害的灵魂的害怕.
有人说:人在坚强的时候便相信恨,人在脆弱的时候便相信爱。用恨来表达爱,对于这个世界与人性是一种进步还是悲哀,暂时无法给出答案.
理解今时汉语的构造,往往让我们死命的忤逆祖先创下的结构.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既然只有用语言,才可以表达给浮躁的现代人知道一些东西,我们何不痛快再痛快,锋利再锋利一些.
有人说,还有幽默.是的,有幽默,一些为缓和尴尬的遮羞布.锋利丑陋的暴雨虐风过后,我们需要为掩盖不忠于纯洁的本意画上那么一笔.这样才突现其价值以及稍纵即逝的慈悲之心.
恶狠狠的出发点,无奈圆滑的收尾,痛苦淋漓的自我满足.
或者以上几个短语可以稍稍显露一些先锋诗歌的内在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