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传
(2016-10-20 23:09:41)
标签:
张博羽德川家康历史日本战国 |
分类: 老张看历史 |
德川家康传
作者:张博羽
松平元康,乃三河国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幼名竹千代。时正值松平氏衰,广忠借东海大名今川义元之力复国,松平氏遂仕今川家。
天文十七年,竹千代至织田家为质,年方七岁。其间结识织田家家督之子吉法师信长,二人相谈甚欢。次年松平广忠为其下所杀,今川义元欲假松平氏御织田家,复收竹千代于骏府为质。
弘治二年,竹千代得归三河行元服之仪,继家督之位。其名松平元信,后易为松平元康。
永禄三年,今川家盛极。义元号“东海第一弓取”,欲亡织田家而上洛,遂领军二万人犯尾张,为织田所不能敌也。然织田信长出奇策,遽袭义元于桶狭间,义元猝不及防,为织田所讨。今川军失其帅,乃溃。信长亦由此役扬名。
义元既卒,其子氏真无鸿鹄之志,亦无治国之能,非英雄也。今川家自此而衰。元康料今川必无长久,遂离之,于三河自立为大名。
元康初自立,然三河积弱,莫能御今川也,元康欲图一盟友以为恃。永禄五年,织田信长图盟松平家,倚之御东国之敌,而增土于畿内。元康与信长素有旧交,二人遂会于清州,立清州之盟。此盟凡二十年,为战国乱世所鲜见。
永禄九年,松平家统三河全境,元康奉朝廷之命,任从五位下、三河守。后得赦许,易其名为德川家康。是时织田家已取美浓国,信长有问鼎天下之志,遂于岐阜城始行“天下布武”之略,伐近畿六角氏、三好氏等。
永禄十一年,东国巨头、甲斐守护武田信玄始攻今川家。家康暗通信玄,共谋二分今川之地。经数年,今川为武田、德川所灭。德川家增地二十万石,家康迁其居城至远江滨松城。
织田信长于畿内大行征伐,开疆拓土。诸大名惧之,遂联为信长包围网。畿内之浅井、朝仓,石山本愿寺众,甲斐之武田,中国地方之毛利,皆起兵反织田。唯家康守与信长之盟,数遣军以为援。元龟元年,织田、德川军克浅井、朝仓军于姊川。
元龟三年,武田信玄起兵上洛,侵攻德川。一时连破数城,锋芒直指三河。信玄之善战天下闻名,而其领二万五千之众,数倍于德川之兵,此战断无胜理。家康苦无良策,唯率军倾国以争,信长亦遣军助之,与武田军战于三方原。然信玄之威实不可当,家康之兵士虽勠力死战,终寡不敌众,德川军败绩。家康冒死亡至滨松,此其平生之大险也。
信玄得胜,欲乘势横扫三河。然不日突染骤疾,卒于军中,武田军遂退。同年信长攻灭浅井、朝仓家,信长包围网土崩瓦解,织田家势力日盛。
天正三年,信玄之子胜赖复攻德川。然信玄穷兵黩武,武田家国力日竭,至胜赖时已为强弩之末,不复昔日之威也。且胜赖之才远不及信玄,于长蓧设乐原遭织田、德川军大败。经此一役,武田精锐尽失,无力与织田、德川争锋。
天正四年,近畿几入织田之手,唯本愿寺负隅顽抗。信长于南近江筑安土以为居城,分织田家为军团。信长之子信忠攻武田,重臣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攻毛利,柴田胜家攻越后之上衫,陇川一益攻关东之北条。家康亦数度出师伐武田,与信长相应。德川家渐复得远江、骏河,武田家无可抗御,情势危殆。
至天正十年,武田已至日薄西山之绝境。信长知武田大厦将倾,遂同家康共伐之。不一月,武田家已不复存。武田胜赖兵败天目山而自尽,武田氏自此断绝。德川家得骏府城。
武田既除,信长于安土城设庆功之宴,邀家康赴之。俄而羽柴秀吉于西国伐毛利,欲求援军于信长,信长遂出师。家康与其家臣至堺港游乐。
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夜半,信长行至京都本能寺少息,其重臣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遽然谋逆,率军一万三千围本能寺。信长左右止数十人,非明智军之敌手。信长自知不保,于本能寺举火自尽,一代枭雄就此崩殂,年四十九。此谓“本能寺之变”。
家康闻讯,急欲反领内,故同其下忍者服部半藏、豪商茶屋四郎次郎等,取伊贺捷径至滨松。既归,家康欲兴兵讨光秀,以复信长之仇。然未及出师,光秀已为羽柴秀吉所讨。
甲斐之国人豪族新附织田,如空中楼阁,根基未稳。本能寺之变后,甲斐武田氏旧臣一揆,杀国主河尻秀隆。家康乘虚而入,取甲斐、信浓国。德川家领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信浓计一百五十万石。
信长与其长子信忠皆于本能寺为光秀所害,次子信雄无能,织田家权柄遂落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之手,二人之交日益险恶。天正十一年,羽柴军攻落柴田之北之庄城,胜家于城中自尽。秀吉遂为织田家之共主,于摄津国难波筑大阪城。
秀吉阴有代织田氏之意,与家康不睦。天正十二年,羽柴军与德川军战于小牧·长久手。家康察秀吉之计谋,以寡敌众,克羽柴军。秀吉自此不敢鄙家康。
羽柴虽败,然势犹存,其领国六百万石,非德川可及也。家康自知非秀吉之敌,遂设法与其和睦。秀吉亦厚待家康,与家康结姻以修好。
天正十三年,家康既臣秀吉,秀吉已为天下之主也。上赐秀吉“丰臣”姓氏,任为关白。
天正十七年,秀吉号令诸大名伐关东北条氏,共领二十万之大军,北条氏降服。其后秀吉没德川家东海、甲信之旧领,易其地于关东八州,增封百万石。次年,家康就国于关东,建江户城。德川家领地计二百五十六万石,为丰臣以下最有力之大名。家康官至正二位、内大臣,号“内府”,为秀吉以下之最尊。
庆长三年,太阁秀吉薨,年六十一。其子秀赖尚年幼,家康遂执大权,渐显天下人之心。其时丰臣家重臣,治部少辅石田三成与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不睦,家康遂笼福岛、加藤等为盟。
庆长五年,石田三成欲除家康以绝丰臣之患,遂通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继等西国诸大名伐德川家。家康亦会盟麾下诸大名,举全国之力击之。
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石田三成之西军与德川家康之东军战于美浓国关原之地。两军初相持,胜负未可知。然午后情势骤变,西军小早川秀秋队临阵倒戈,西军阵势顷刻倾覆。虽有治部少辅、备前中纳言、刑部少辅等部力战不屈,终无回天之力也。
家康得关原之大捷,遂削西军诸大名,赐其地于东军。石田治部少辅于京都六条河原处斩,其至死亦念丰臣之天下。
关原之役毕,德川家增至四百万石,而丰臣家止余六十五万石,天下之势愈向德川。庆长八年,家康受命征夷大将军,于江户设幕府。
庆长十九年冬,家康挥师攻丰臣之大阪城,历大阪冬、夏之阵。庆长二十年五月,大阪城破,丰臣秀赖卒于城中,丰臣氏乃二世而绝。
丰臣氏既灭,家康终为天下人。元和二年,德川家康于骏府城薨,年七十三。
家康之才能,未及信长、秀吉。其为天下人,唯赖于“忍”也。信长、秀吉犹在时,家康臣于天下人,而阴蓄其力。待秀吉薨,天下已复无敌手,故而轻取之,创三百年太平之世。
人生如负重致远,堪忍乃无事长久之基。
前一篇:宇喜多秀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