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个人

标签:
李何王恩明大连水产学院情感 |
得知大学同学李何因乳腺癌去世,不仅愕然。刚刚步入45岁的年龄,同学居然有人离开人世,不禁让我们这些苟活在世上的人感叹生命的脆弱和须臾。甚至发出自己是不是成为下一个的疑问。
拿起笔记本想为这个第一个离开我们的同学写点什么,脑海中却总是涌出李何刚刚入校的青涩样子。
我在1981年考入大连水产学院,当年高考总分428分,是全校新生中的第二高分。得知第一高分是437分,也在我们海养81,就是李何。第一次大家在课堂上点名,我就很注意在看李何是何方神圣,原来却是一个个子不高、长相也不出众的大连姑娘。后来知道她母亲是本校教师,所以才高分上了水院。
那时候大学生没现在这么开放,男女同学间交往不多。学校很小,同学在校内总能碰见,李何见了男同学总是把头一低,悄悄地擦着墙走过去,那副青涩的神情今天竟是栩栩如生。
李何不怎么打扮。那时全体中国人经济都不富裕,但好多女生还是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干净利落。记忆中的李何总是穿着一件长大的上衣,非常不合身。可学习上李何是尖子,我无论如何用功考试成绩也总赶不上她,后来索性自暴自弃,甘愿沉沦,也不和李何等几个学习好的女生比成绩了。
上了四年大学,几乎没有跟李何说上几句话。她似乎也不怎么跟男同学说话。所以当即将毕业的时候得知李何与王恩明处上了朋友,着实吃了一惊。恩明四年来一直跟我住一个宿舍,也是我最好的大学同学之一,将近一米八的个头,北钢的出身,相当受女生的追捧。他们如何交上朋友的,对于我一直是个谜。后来也没问过。
恩明毕业当年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的研究生,那时是我们全校唯一的硕果仅存。李何因为学习好,可以自己挑单位,她毅然追随恩明到了东海水产研究所,就在上海水大的隔壁。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私下并不看好他们的婚姻。觉得两个人各方面差距较大,恩明毕业肯定要回北京,到那时他们可能难以维持。
他们在上海期间,我出差专门去看过他们。那时才真正和李何说了几句话,并在李何的宿舍里吃了饭。毕业后的李何变得大方和爽朗了许多,有点小女人的意思了。
恩明硕士毕业后果然回了北京,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时我在农业部,兄弟俩还经常通通电话,偶尔见见面。再后来恩明就到英国读博士。听说李何就跟着去了英国,后来又跟恩明定居在加拿大。一路跟随丈夫,走遍天涯,骨子里真有一股韧劲。
听恩明说李何患病已经13年了,他们的儿子今年15岁,也就是说从儿子2岁开始,身患癌症的李何一边带孩子,一边帮助丈夫操持家务。他们后来的情况我不甚明了。但我相信李何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最不放心的一定是孩子。还好,把孩子拉扯到15岁,李何可以安心了。
恩明的命有些苦,只身闯荡海外,中年痛失爱侣,感情上不知受了多少煎熬。如有合适机缘还是回来吧,也好大家有个照应。也望恩明节哀顺变。李何已经完成她人生的使命,后面的路还要自己走。每个人最终都要离开,不过先后而已。而这点时间上的差距较之我们生存的物质世界来比连沧海一粟都够不上。所以庄子丧妻鼓盆而歌并非矫情,而是用客观的物质的观点来看待生命的一种世界观。恩明兄也只有振作精神把自己后半生过好,把孩子带好,才是李何一生追随的意义所在。
谨以此悼念我失去的第一个大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