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能源报》:竹篮里的童年时光(2022·4·12第四版)

(2022-04-12 10:08:16)
标签:

河南能源报

雷穿云

竹篮里的童年时光

分类: ☆生活随笔☆

竹篮里的童年时光

 

雷穿云

 

“竹篮荡悠悠,吃馍不用愁。”儿时的贫穷永久难忘,能经常吃到白馍,便是一种奢求和梦想。家里的馍馍都是粗粮居多,当然也需掺少量白面,慰安一下肠胃。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烙的一种玉米面饼,即用玉米面,兑了水,撒了盐,搅了匀,揉来揉去,揉成棒槌粗细的一根,从右边那头一把一把地拽成拳头大的一团,“啪啪啪”地甩在案板边缘,一字排开,先后拿过一个一个来,用擀杖擀成作业本一样厚的圆盘子,左手捏住左边,右手用擀杖卷起一部分,双手一起端起来,直接摊在烧热的黑色铁鏊上。待薄饼变黄、发硬,马上用翻馍片(两厘米宽、十余厘米长的竹片)插到薄饼下翻过来,转转圈,再翻,再转,仿佛在玩一样非常熟悉的玩具。几分钟后,便用翻馍片从中间将薄饼挑下来,放到案板旁边的一个圆盘子上。

我的任务是坐在一把小凳上拉风箱,根据火候大小,往灶膛里面塞柴火,看长长的火苗从铁鏊子周围伸出来,捧着铁鏊黄馍,像一大盘盛开的向日葵。一待薄饼烙成,我迫不及待地停下风箱,站起来去掰上一块,赛进嘴里,烧得我不停“呲溜”着舌头,但还是急不可耐地吞进肚子,嘴里还不住地嘟囔着:“真过瘾!真过瘾!”“看把你给馋的!”母亲看着我的样子,笑意洋溢在慈祥的脸上,“小心把你嘴烧烂!”

每次吃不完的馍馍,都会放在竹篮里,上面搭上一张白色纱布,既防止灰尘,又防止馍馍快速干硬。父亲把竹篮用两根“S”形的硬铁丝相互勾连,上头挂在厨房上方的檩条上,下端钩住竹篮。他们可以直接伸手取下竹篮,而我则需要踩上一张凳子去取馍馍。

竹篮挂在空中,最难受的就是经常出没的老鼠们。它们嗅觉灵敏,但也只能望篮兴叹,只好拿家里的箱子凳子、被子褥子撒气,咬出不少豁子和窟窿来,令人甚是懊恼,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过节,竹篮里的馍馍比平时富裕出许多,把白色纱布顶得凸起。晚上睡觉前,我将最接近竹篮的瓦罐上面,放了一个夹鼠器,我判断老鼠一定会试图从这个位置往竹篮里跳。第二天一大早,我到厨房里一看,果不其然,一只硕大的老鼠在夹鼠器里已是奄奄一息。仰起头来,竹篮里的馍馍安然无恙。此后,我经常如法炮制,几乎没有失误。

我最怀念春节时的馍馍。那打上了红点的馍馍,一看白生生,一捏虚腾腾,一吃笑盈盈。即使有时放凉了、硬了,掰开来也是层次分明,面香扑鼻。因为,有了这个情结,这些年一入年关,我总要找家门口熟悉的饭店订制白馒头,而且要求馒头上必须点上红点,致敬一下我的童年。老板们笑话我说,五六十岁的人了,还童心未眠、稚气未脱。

竹篮里的馍馍,滋润了我的童年时光。数年前,因为老宅基建造新房,旧房全部拆除,童年时的厨房化为乌有,那挂竹篮的地方亦不复存在。也许对昔日困顿生活的记忆,正是对如今美好生活的珍惜,那竹篮年年月月都在我的心尖上摇荡,那竹篮里的馍香,也永远在我的记忆里缠绕不息。

《河南能源报》:竹篮里的童年时光(2022·4·12第四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