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新惠:收藏中的恒久之道

(2009-10-12 10:49:34)
标签:

钱经

收藏

经济

理财

财经

 

刘新惠:收藏中的恒久之道

 

    [玩家]

 

    他是第一批国家注册认证拍卖师,主持全国性艺术品拍卖近千场,成交近百亿元,众多中国艺术品成交记录皆出其手,号称“中国第一拍”。


    他是圈内最值得信赖的投资顾问高手之一,稳、准、狠是他的一贯风格:


    2003年,嘉德流拍的《平安书信图》,他在第一时间将其特殊性与未来市场价值的巨大潜力告知合作伙伴,并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出货源头,完成投资;


    2004年,他以550万人民币买入黄胄巨制《洪荒风雪》之后,黄冑的作品迅速猛涨;


    2005年,荣宝迎春拍卖会,估价20万元人民币的齐白石《山水八开册》,他抢到420万元人民币;


    2005年,他在香港买进郎世宁代表作《秋林群鹿图》(121×64.7cm),成交价2028万港币,创郎世宁作品世界拍卖纪录……


    虽然在拍卖圈中取得了众所皆知的成就,但他却始终认为自己的本行是艺术创作。在他几乎每天的艺术创作中,他都在努力地与艺术大师们找到共鸣——找到的越多,就代表着离成功越近。


    如今,他已渐渐淡出拍卖市场第一线,转而担任北大、清华的客座教授;艺术市场策划人、评论人。繁华过后,去更多享受“发乎本性”的乐趣和追求:在他的“后素山房”中,用“子矜”的落款,时时与古人神交……

 

刘新惠:收藏中的恒久之道
                                                       文/本刊记者 韩捷 摄影/仕钟

  

    刘新惠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一方砚台,即使有客人在场,他也常常会习惯性地往里面倒进一点水,然后一边研磨一边与人交谈。除了在外地出差,刘新惠每天都会进行书法创作或者篆刻,他现在同为西泠印社社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在目前国内的拍卖师中是仅有的。


    常年坚持艺术创作,刘新惠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能无限地接近古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出过眼作品中笔意、色彩的细微变化,揣摩出大师们“致广大、致精微”的艺术境界。于是,他每天“低头苦学,拼命硬干”。于是,刘新惠炼就了非同一般的对于中国书画鉴定的火眼金睛。


    除了作为投资顾问角色给合作伙伴或者朋友掌眼买作品外,刘新惠自己也会偶尔出手,包括上千万元的大名头之作。见惯了拍卖场上此起彼伏的举牌竞赛,刘新惠总结说:如果你出涉拍卖场,看见别人纷纷举手时,你千万不要自以为“这么多人都同时看好一件东西,那它一定是有投资价值的”。多数情况是,往往当你轻易也举起手的时候,那件东西就真的归你了。然后,当你下次准备卖出它时,就会忽然发现没有人再为它举手了……

 

    无限接近古人


    熟悉刘新惠的人都知道:他在艺术欣赏、创作领域中,一直主张多向古人学习,认为坚守传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对于如今市场上被来回炒作的所谓当代艺术作品,刘新惠大多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更多美好的东西,并曾对某些“老外”买家尤其推崇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有过一段调侃式的点评:那些画大多“呲着牙、咧着嘴,脖子朝南、脸朝北”……(更多内容,请订阅《钱经》精彩十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