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路上风月 |
但毕竟,《琥珀》最终还是为我们讲全了一个忧伤的关于爱的故事,《琥珀》里有痴心的小优,有动情的高辕。而《艳遇》,我只知道,它的剧名,烙上刻意的深深的铜臭痕迹,却与内核无关。这样一想,一颗有爱为核的琥珀,似乎远胜于一场无厘头的艳遇。
人,且走且停;博,边写边贴。待贴中。——4月18日
写下上面的话,是自杭州移师泉州后,第一站石狮的那个下午。
那个下午,等待北京同窗,突然有了时间条件,跟阔别一周的网络重新亲密接触。MSN上,遭数友狂批:你太懒了。
其时其境,用80后孩子的“汗语言”来说,“汗啊!”
接受批评,即欲连夜补博,比如说说离京前夜的话剧《艳遇》什么的,比如说说杭州的“风花雪月”什么的,一定纯生活化、多情趣化,而非往日功利色彩浓厚的“约稿贴博”。
还是没逃过人在旅途的事不得已。
当晚,大学诸位同窗飞临泉州,相聚甚欢,一夜笙歌。与同窗情谊相比,写博八卦,自在其次。
重续旧博,好比重续一段年代久远的情缘,纵使心力耗尽,又岂是易事。
再打开这篇文字的编辑框,已身处灰色京城,陷于灰墙紧围、灰桌陪伴的灰色调办公室里。满心满怀的,也换作了灰色调的工作。黄金周前,千头万绪,心绪也是灰的。
想起泉州夕阳下信誓旦旦的“《艳遇》无关艳遇”,投入地笑了一次,忘了自己,要云何物。
只记得,那还是离京赴杭前夜,三个女人看一台戏,70后的我,60后的她,80后的另一个她,在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集体遭遇《艳遇》。
两种人生最为可悲:没有艳遇的人生,有了艳遇的人生。
我有两颗心,一颗用来痛苦,一颗用来艳遇。
以上,据传为孟京辉老师此番最新力作的宣传口号。现代人忽悠功底之深厚,足见一斑。
《艳遇》,有我喜欢的夏雨同学的清朗外形和台词功底,掺杂高圆圆同学的据说叫做“清纯”的苍白表演,再加无数胡闹式的所谓孟氏解构,在人间芳菲四月天,在春风沉醉的京城夜,连日制造了一场场与艳遇无关的所谓《艳遇》。
夏雨同学声嘶力竭,圆圆同学清纯如斯,陈明昊同学不遗余力攀高摸低,保利剧院里喧宾夺主的音乐声,盖过掌声,漫过了喝彩声。
想起去夏,孟氏的另一部同谓大型多媒体音乐戏剧,《琥珀》。孟氏解构,手法何其相似,满场翻滚、“色”词满台,配乐声盖念白。但毕竟,《琥珀》最终还是为我们讲全了一个忧伤的关于爱的故事,《琥珀》里有痴心的小优,有动情的高辕。而《艳遇》,我只知道,它的剧名,烙上刻意的深深的铜臭痕迹,却与内核无关。这样一想,一颗有爱为核的琥珀,似乎远胜于一场无厘头的艳遇。
比照孟老师解构的这一场艳遇,我是否更可以将去年暮春初夏展演于东方先锋那长达一月之久的经典小话剧季,比作剧迷与经典的动人心魄旷日持久的“艳遇”?N年来重排无数的《哥本哈根》、《死无葬身之地》、《夜色迷人》……话剧在我眼里,自当那般模样。仅仅三个演员,二男一女,简单布景,深意暗藏的台词,就带你去到大半世纪前的哥本哈根,一步步走近科学史上那个著名的谜团,比照孟老师制造的这场“艳遇”,这样的戏,我以为,它才是真正走入心灵的精神艳遇。
灰色调的工作重新占据了我的京城人生。十日江南,已然恍若梦中。不过,在“业务为王”的我所在的这家单位里,可爱可敬的老少男女日日强迫症般如此相互激勉: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因此,江南十日,可谓用脚;博客还原,尚待此笔。
《艳遇》打头,启动江南私游之旅,身领八卦好友嘱托之艳遇任务,肩挑副刊编辑吩咐之艳遇系列写作,不妨再八卦一点点,十日江南,姑且名之艳遇之旅好啦。
杭州的哥儿们催着我赶紧博客还原杭州,并且给了命题作文,“情事有涯,风月无边”。呵呵。欲知杭州风月,且听下回分解。
写下上面的话,是自杭州移师泉州后,第一站石狮的那个下午。
那个下午,等待北京同窗,突然有了时间条件,跟阔别一周的网络重新亲密接触。MSN上,遭数友狂批:你太懒了。
其时其境,用80后孩子的“汗语言”来说,“汗啊!”
接受批评,即欲连夜补博,比如说说离京前夜的话剧《艳遇》什么的,比如说说杭州的“风花雪月”什么的,一定纯生活化、多情趣化,而非往日功利色彩浓厚的“约稿贴博”。
还是没逃过人在旅途的事不得已。
当晚,大学诸位同窗飞临泉州,相聚甚欢,一夜笙歌。与同窗情谊相比,写博八卦,自在其次。
重续旧博,好比重续一段年代久远的情缘,纵使心力耗尽,又岂是易事。
再打开这篇文字的编辑框,已身处灰色京城,陷于灰墙紧围、灰桌陪伴的灰色调办公室里。满心满怀的,也换作了灰色调的工作。黄金周前,千头万绪,心绪也是灰的。
想起泉州夕阳下信誓旦旦的“《艳遇》无关艳遇”,投入地笑了一次,忘了自己,要云何物。
只记得,那还是离京赴杭前夜,三个女人看一台戏,70后的我,60后的她,80后的另一个她,在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集体遭遇《艳遇》。
两种人生最为可悲:没有艳遇的人生,有了艳遇的人生。
我有两颗心,一颗用来痛苦,一颗用来艳遇。
以上,据传为孟京辉老师此番最新力作的宣传口号。现代人忽悠功底之深厚,足见一斑。
《艳遇》,有我喜欢的夏雨同学的清朗外形和台词功底,掺杂高圆圆同学的据说叫做“清纯”的苍白表演,再加无数胡闹式的所谓孟氏解构,在人间芳菲四月天,在春风沉醉的京城夜,连日制造了一场场与艳遇无关的所谓《艳遇》。
夏雨同学声嘶力竭,圆圆同学清纯如斯,陈明昊同学不遗余力攀高摸低,保利剧院里喧宾夺主的音乐声,盖过掌声,漫过了喝彩声。
想起去夏,孟氏的另一部同谓大型多媒体音乐戏剧,《琥珀》。孟氏解构,手法何其相似,满场翻滚、“色”词满台,配乐声盖念白。但毕竟,《琥珀》最终还是为我们讲全了一个忧伤的关于爱的故事,《琥珀》里有痴心的小优,有动情的高辕。而《艳遇》,我只知道,它的剧名,烙上刻意的深深的铜臭痕迹,却与内核无关。这样一想,一颗有爱为核的琥珀,似乎远胜于一场无厘头的艳遇。
比照孟老师解构的这一场艳遇,我是否更可以将去年暮春初夏展演于东方先锋那长达一月之久的经典小话剧季,比作剧迷与经典的动人心魄旷日持久的“艳遇”?N年来重排无数的《哥本哈根》、《死无葬身之地》、《夜色迷人》……话剧在我眼里,自当那般模样。仅仅三个演员,二男一女,简单布景,深意暗藏的台词,就带你去到大半世纪前的哥本哈根,一步步走近科学史上那个著名的谜团,比照孟老师制造的这场“艳遇”,这样的戏,我以为,它才是真正走入心灵的精神艳遇。
灰色调的工作重新占据了我的京城人生。十日江南,已然恍若梦中。不过,在“业务为王”的我所在的这家单位里,可爱可敬的老少男女日日强迫症般如此相互激勉: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因此,江南十日,可谓用脚;博客还原,尚待此笔。
《艳遇》打头,启动江南私游之旅,身领八卦好友嘱托之艳遇任务,肩挑副刊编辑吩咐之艳遇系列写作,不妨再八卦一点点,十日江南,姑且名之艳遇之旅好啦。
杭州的哥儿们催着我赶紧博客还原杭州,并且给了命题作文,“情事有涯,风月无边”。呵呵。欲知杭州风月,且听下回分解。
前一篇:若我离去,后会无期
后一篇:4·27:中国青年报,56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