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娱八卦 |
(2002/12/03)
11月29日、30日两天,相声界名家以及海内外的相声研究学者300余人,围坐一起纪念相声艺术大师、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诞辰85周年。面对前辈树下的丰碑,很多人对相声艺术的现状备感失落。纪念会变成了相声前途的研讨会。
人们印象中,除了侯派、常派等老辈相声名段令人百听不厌,在“文革”后相声也曾一度辉煌,涌现出诸如《宇宙牌香烟》、《红眼病》、《五官争功》、《电梯奇遇》、《虎口脱险》、《领导……冒号》等名段。但在近几年,相声似乎再没出过什么脍炙人口的段子。
一些人认为,这些年我们不是停止了相声的生产,但生产出来的大多数是“伪劣产品”,言之无物。
“幽默相声千家乐,贫嘴滑舌万人嫌”,这是侯宝林在世时常说的话。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张希和认为,用讽刺性强又雅致得体的“包袱”逗乐观众,是侯宝林相声百听不厌的原因。侯宝林对相声艺术做出的贡献包括了“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趣味和格调”,而恰恰是“趣味和格调”,反而成了“近几年相声的一个‘软肋’”。
时下,很多相声在“说学逗唱”上变了味,大耍贫嘴,实在无话可说,就拿歌舞凑。台湾相声创作量最大的作者、台北曲艺团顾问刘增锴观摩过很多大陆的相声演出。他坦言,在台上规规矩矩说段子的很少,带歌曲、带配乐的多,甚至还有唱大鼓的。刘增锴认为,这些所谓“新相声”,将相声的形式、结构都变了,让人感觉像一堆大杂烩。
对此,侯跃文态度尖锐,“能把观众逗乐的不全是相声。”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章则一语概括为:优秀相声是一种“深沉幽默”。
一个焦点集中的说法是:近几年相声遭人冷落,是因为丢失了最大的传统———讽刺。
相声是“逗乐”的艺术。这种逗乐是艺术的逗乐,不是挠观众胳肢窝的逗乐。“包袱”是相声的核心,一段相声是否能逗乐观众,取决于所制造的“包袱”是否成功。而对落后的、愚昧的、甚至是反动的人和事物进行讽刺,最易制造“包袱”。“但很遗憾,现在一年甚至几年都不会有一段真正以讽刺为本质的相声出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怪异现象。”曾任《天津演唱》相声编辑的高玉琮说。
很多搞相声创作和表演的人对此都有苦衷。姜昆认为,一段成功的相声,不是作者和演员两者努力就能完成,还需要很多社会条件,包括民主气氛的形成、演出尺度的放宽、讽刺作品的开放等等。他坦言,现在的讽刺作品确实很少,因为“很难通过”。
侯跃文认为,批评近年的相声,不能一味以“晚会相声”为例,因为那不能代表相声的真正水准。他说,现在,电视上、春节晚会上甚至在相声大赛上所表演的一些相声,有时候是为完成任务,有时候是为适应某台晚会的主题,“它们带有很大程度的联欢性质、宣传性质。它们缺乏文学性,不是真正的艺术品”!
姜昆认为,相声不是一种短期的产品。相声振兴也不是短期行为。就拿此次侯宝林纪念活动来说,是让大家认识一种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一种优秀相声的标准,给大家敲一记警钟———不能让相声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从高雅再走向低俗”。
11月29日、30日两天,相声界名家以及海内外的相声研究学者300余人,围坐一起纪念相声艺术大师、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诞辰85周年。面对前辈树下的丰碑,很多人对相声艺术的现状备感失落。纪念会变成了相声前途的研讨会。
一些人认为,这些年我们不是停止了相声的生产,但生产出来的大多数是“伪劣产品”,言之无物。
“幽默相声千家乐,贫嘴滑舌万人嫌”,这是侯宝林在世时常说的话。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张希和认为,用讽刺性强又雅致得体的“包袱”逗乐观众,是侯宝林相声百听不厌的原因。侯宝林对相声艺术做出的贡献包括了“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趣味和格调”,而恰恰是“趣味和格调”,反而成了“近几年相声的一个‘软肋’”。
时下,很多相声在“说学逗唱”上变了味,大耍贫嘴,实在无话可说,就拿歌舞凑。台湾相声创作量最大的作者、台北曲艺团顾问刘增锴观摩过很多大陆的相声演出。他坦言,在台上规规矩矩说段子的很少,带歌曲、带配乐的多,甚至还有唱大鼓的。刘增锴认为,这些所谓“新相声”,将相声的形式、结构都变了,让人感觉像一堆大杂烩。
对此,侯跃文态度尖锐,“能把观众逗乐的不全是相声。”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章则一语概括为:优秀相声是一种“深沉幽默”。
一个焦点集中的说法是:近几年相声遭人冷落,是因为丢失了最大的传统———讽刺。
相声是“逗乐”的艺术。这种逗乐是艺术的逗乐,不是挠观众胳肢窝的逗乐。“包袱”是相声的核心,一段相声是否能逗乐观众,取决于所制造的“包袱”是否成功。而对落后的、愚昧的、甚至是反动的人和事物进行讽刺,最易制造“包袱”。“但很遗憾,现在一年甚至几年都不会有一段真正以讽刺为本质的相声出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怪异现象。”曾任《天津演唱》相声编辑的高玉琮说。
很多搞相声创作和表演的人对此都有苦衷。姜昆认为,一段成功的相声,不是作者和演员两者努力就能完成,还需要很多社会条件,包括民主气氛的形成、演出尺度的放宽、讽刺作品的开放等等。他坦言,现在的讽刺作品确实很少,因为“很难通过”。
侯跃文认为,批评近年的相声,不能一味以“晚会相声”为例,因为那不能代表相声的真正水准。他说,现在,电视上、春节晚会上甚至在相声大赛上所表演的一些相声,有时候是为完成任务,有时候是为适应某台晚会的主题,“它们带有很大程度的联欢性质、宣传性质。它们缺乏文学性,不是真正的艺术品”!
姜昆认为,相声不是一种短期的产品。相声振兴也不是短期行为。就拿此次侯宝林纪念活动来说,是让大家认识一种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一种优秀相声的标准,给大家敲一记警钟———不能让相声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从高雅再走向低俗”。
后一篇:“相声”这壶水又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