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30)
芳华绝代的一代优伶梅艳芳终于没能和我们一起走过2003跨入2004。岁末,这朵曾娇艳妩媚的“女人花”终凋零于凛冽寒风中——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著名艺人梅艳芳因宫颈癌引起的肺功能失调,病逝于香港。就在两月前,这位成名21载的“百变天后”刚刚度过她的40岁生日。影响亿万歌迷的传奇歌后在寒冬深夜走完绚丽短暂的人生路,消息震惊了华人圈,也似乎为2003年的最后两天涂上了一抹悲凉。
梅艳芳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香港演艺兴衰史的一个传奇”。
由于自幼家境窘困,加之本人天生多艺,梅艳芳四岁半即与姐姐登台献艺。1982年,她凭一曲《心债》获香港新秀大赛冠军,就此成名。80年代中期,梅艳芳以《坏女孩》、《妖女》、《烈焰红唇》等多首劲歌,配合辣舞和千变万化的服饰造型,树立了“百变女郎”的经典形象,就此开创了华人歌坛的“包装时代”,她本人也成为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流行文化偶像之一——一个至为经典的佐证细节是——当其时,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等人的诸多歌曲,几乎都被粤港等地少男少女一首首手抄成册,随身携带奉为“宝典”。
20年来,出版过20多张唱片的梅艳芳几乎染指了亚洲艺坛所有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前期的唱片大多成为华人唱片销量榜冠军,在全球的巡回演唱会也逼近千场。被梅艳芳唱至街知巷闻的歌曲包括《赤的疑惑》、《似水流年》、《亲密爱人》、《梦里共醉》、《淑女》、《床前明月光》等。美国《时代周刊》曾用“东方麦当娜”形容梅艳芳在东方歌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百变形象被视为“迄今东方歌坛尚未有其他女歌手超越”。
多才多艺的梅艳芳还在电影界取得了一般演员一生都恐难企及的成功:《缘份》夺“香港电影金奖最佳女配角”;《胭脂扣》夺香港“金像奖”影后及台湾“金马奖”影后;《半生缘》再为她夺得最佳女配角;《男人四十》夺得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影后。她一生参演过《杀妻二人组》、《表错七日情》、《开心勿语》、《公子多情》、《英雄本色3之夕阳之歌》、《乱世儿女》、《何日君再来》《醉拳II》《红番区》《金枝玉叶2》等超过40部的影视作品。
从4岁登台表演,尽尝“歌女”辛酸坎坷,到叱诧风云的百变天后,风雨20年,梅艳芳以斑斓多彩的演艺业绩成为香港演艺圈公认的“大姐大”。
此番人们普遍痛惜梅艳芳早逝的一大理由,还因为她的热心公益。演艺之余,为人率直的梅艳芳在圈内外保有良好人缘,担任香港艺人协会会长的她,长年积极热心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牵头发起华东水灾大义演,牵头发起艺人权益大游行为“刘嘉玲事件”声援,SARS肆虐香港期间牵头举办《1:99音乐会》为受灾家庭筹集善款……
今年4月承受了好友张国荣跳楼离世的打击后,梅艳芳于9月正式公布身患癌症实情。此后,她以“拼命三郎”的表现,直面其疾病和事业:应邀加盟张艺谋新片《十面埋伏》、在香港最大舞台红勘体育馆连开8场个人演唱会,远赴东瀛在寒冬中赶拍广告片……病情公开后,梅艳芳以“只争朝夕”的坚韧姿态,从容“歌唱”在病床与舞台之间。
或许源于出色的业绩和为人,令梅艳芳的影响力涵盖了多个不同年龄层人群。她英年早逝的消息,成为今天坊间流传最广的话题。很多人是在清晨通过凤凰中文台和各类广播节目,得知这一消息的。“突然”、“惊诧”、“痛惜”成了大多数歌迷影迷的第一反应。
上午记者出门打车,出租车司机代师傅听说“有位香港大明星去世了”,二话没说打开收音机调至北京音乐台,“我知道她。好像特别有名。才多大岁数啊?真可惜!”自称平素是“话痨”的代师傅,一路与记者无话,回旋在出租车里的,是音乐台关于梅艳芳病逝资讯和纪念性乐曲。
一位资深新闻人认为,香港演艺界的黄金时代,是由梅艳芳与张国荣、周润发、谭咏麟、林青霞、张曼玉、钟楚红等一批人一起创造的。他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关于香港的梦幻童话。“因此,她当之无愧是一位符号性人物。她的离去令人扼腕。”这位资深新闻人回忆道,他对梅艳芳最为深刻的印象,来自1991年抗洪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义演。当梅艳芳和香港著名艺人谭咏麟作为压轴演员出场时,“她的风采胜过当晚的所有演员,当真是一代名伶。”
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80年代”,今天清晨照惯例打开新华网,网页上梅艳芳辞世消息让她吓了一大跳。“前一阵子不是还说她病情稳定,在香港连开8场个唱么?太可惜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演《半生缘》,顾蔓露这个小配角最后帮助她得奖。她的才气,令人信服。”
从事舆论调查多年的范女士表示“太突然了!”“她们这一代人,从张国荣开始,一个个相继走了,已所剩不多。随着他们的离去,港台文化的巅峰已定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梅艳芳离世的消息,在内地演艺圈同样反响强烈。
知名娱乐经纪人张璐说,他是在梅艳芳病逝的官方消息正式发布前一个小时就接到香港同行传来的相关短信。“当时真的难以置信,我和几位好朋友都认定是谣言。早晨又接到新浪短信,才知已成事实。”张璐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状况颇为熟悉,他认为,梅艳芳是一个勤奋而出色的艺人。她把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歌路结合得相当完美。对“百变天后”形象的整体塑造和把握,她真的十分独到老辣。“巅峰时期的梅艳芳把香港流行文化带到了后人迄今都无法超越的巅峰。张国荣、梅艳芳,一年之内相继离去,这是华人流行文化的损失。”
正在澳门的内地知名演员沈畅在电话那边说的第一句话是“沉重!她走得这么早这么快,让人难过。”在沈畅看来,梅艳芳可谓近几十年来香港流行文化的“鼻祖”。“她是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人。我愿意这样认为:她为艺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她是为艺术献身的典例。”
就职国际娱乐公司维康亚母的音乐人兼导演山奇回忆道,梅艳芳曾经于2002年两度参加他们举办的“CCTV-MTV音乐盛典”及“风尚盛典”,给他们公司员工最大感受是,“她相当敬业。舞台上,她光彩照人极有份量,舞台下,她又相当平和。我们都感叹说,‘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牌!’最为难得是,作为成名已久的资深艺人,她乐于不断提携新人——这点特别难能可贵。她走了,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损失。我和同行们都非常难过。”
梅艳芳事业行至巅峰的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生于70年代”的这一代正处花季岁月。得知梅艳芳去世消息,70年代初生人的音乐人高晓松认为,梅艳芳的逝去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离去,而是一个年代的逝去。“梅艳芳张国荣达到演艺高峰的那个时代,是香港最真诚的时候,真诚地做事,真诚地唱歌。那个时代,大家都很简单,很有心灵,而我也正好是在这个年代的人。这是我特别的难过的缘由。”而60年代末生人的歌手老狼,则是在接得记者电话才知道梅艳芳离世的消息,老狼的语气表现出极度的惊诧与惘然,“我得赶紧上网看看去。这事,实在太让人意外!”
在时尚文化触角最为敏锐的网络上,梅艳芳病逝消息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文化头条。截至30日晚9点半,离梅艳芳病逝尚不足20小时,新浪网的相关评论已达843页19435条。无数网友对梅艳芳突然离去表示哀恸。
网友ranksir说,“跟罗文的隐秘,张国荣的自残,小黑哥的酗酒,我要更尊重她的顽强。”网友hugeman1808说,“我们听着他们的歌长大。他们的离去,似乎是一个时代的逝去。”网友dailian1782说,“作为70年代初的我们来说,梅艳芳的歌曲至少是我们年轻时代的精神寄托,今天重听梅艳芳的歌曲,孤身走我路似乎是梅艳芳的人生写照。”
有网友表示,“春天,张国荣匆匆走了,冬天,梅艳芳也向我们告别,两个真情不渝的挚友默契地用生命给这个不同寻常的2003年写下了注脚,这算不算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次合作。随着这两个背影的离去,那个黄金时代也在慢慢远去。”
有网友写道,“从今往后,伤感,就仿佛隐约的耳语追随芳华绝代的传说。那个瘦弱的背影已经渐行渐远,那一抹红唇的烈焰颜色,将书写不尽的传奇。”
随着梅艳芳的突然病故,人们很容易联想起近期众多公众人物的生死事件。从去年的艳星陈宝莲跳楼、演员李媛媛病逝、歌星高枫英年早逝、香港乐坛教父罗文病逝,到今年的巨星张国荣自杀、飞车王柯受良猝死、老一辈艺术家谢添、英若城病逝,到此番梅艳芳撒手西归,多位文艺界人物在几百天中相继突然离去,这也使得两岸三地文娱界近期“被迫”为源源不断的“生死离别话题”所困扰,有人就此甚至将2002-03年度谓之为“文艺圈的黑色年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