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再起时”的张国荣执意“奔向未来日子”

(2007-04-01 00:10:53)
分类: 歌里旅行
【旧稿,致意那位四年前的逝者 写于2003-4-2】
可能,我是内地获悉香港艺人张国荣死讯比较早的那拨人中的一个。4月1日晚7点多,在凤凰中文台密集的美伊战事报道中,在以字幕连续滚动播出的战事快讯中,滚出一行字:“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于当晚6时40分在香港一酒店跳楼自杀,之后送往玛丽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终年46岁”。
 
第一反应是跳离座位,拿起手机,以最快速度将这消息告知周边的朋友。得到的反应,并不出我意料。回复的短信如出一辙:“真的假的?今天可是愚人节!”“是愚人节新闻吗?”更有人索性不动声色,一口气回我数条愚人搞笑短信。
 
没人相信这是真的。当天是愚人节。当天,越具惊人效果的真话,在很多人看来,就越像那著名的“狼来了”。没有人相信,一向唯美的张国荣,会在这个人人争相制造快乐笑对人生的日子里,却以如此不唯美的极端方式,印证他歌里的“沉默是金”。
 
寥寥数十字的遗书,张国荣感叹,“呢(粤语: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苦闷与抑郁,俘虏了张国荣。尽管,事实上,张国荣今后的日子里,还肯定有“风继续吹”,有“柔情蜜意”,可惜,张国荣“无需要太多”,他“拒绝再玩”了。
 
我相信,对喜爱张国荣的人们来说,那晚“无心睡眠”。会有很多人依旧记得与张国荣“共同渡过”的日子——尤其是,如果你是一个在粤语地区长大的孩子,你也许更能够理解,对上世纪80年代粤语地区的那些花季少年,张国荣意味着什么。
 
我曾经正是这样一个少年。在广州念小学、中学的那些年,张国荣的音容笑貌,随时随处藏在周围每一个少男少女自制的歌本里。当然,和他常常“捆绑”在一起的另一个名字,同样迷人——“谭咏麟”。我的伙伴们,熟知他们的每一首歌,每一段传闻,知道他们那些疯狂歌迷,知道他们彼此歌艺的不分高低,知道他们各自歌迷间的势同“水火”……在上世纪80年代的港台乐坛,没有后来凑数的“四大天王”,更没有如今所谓的“四大小天王”,只有谭与张不容他人的“二分天下”。
 
自然,再后来,我们还知道张国荣专心电影,于是,我们开始习惯在《英雄本色》在《东邪西毒》在《霸王别姬》在《大富人家》在《风月》……在宽大银幕上,远远瞥见那张俊秀而忧郁的脸。
 
因着这份年少时代对张天王的记忆,我此刻深深理解巨星陨落后所有的哭泣与叹息。只是,在艺人圈一片嗟叹中,我深深困惑:在一个曾经如日中天的“艺人”眼里,当“艺”已成往事,还要不要珍惜剩下的这个“人”?
 
一般人眼中,近年的张国荣,看起来已渡过了多年来其情感取向所招致的风风雨雨,他似乎对一切做到了坦然笑对。但是,一旦事业不可挽回地往下坡走,一旦耀眼的光环无情地从身边移开,“艺”成往事、“爱”成往事,艺人内心无法言表的悲苦,是不是,就一定会如同缠人的水草,将那些分不清戏与人生的艺人,比如张国荣,比如陈宝莲,比如谢津者,拖入生命深渊?!
 
哀痛之余,残忍一点来讲,艺人毕竟是艺人,擅长演戏的张国荣,历尽生命的起起落落,最终以飞起-奔向高空怀抱的最后一次表演,宣告他如戏人生“The End”。作为艺人,愚人节这天,如此“出位”的最后亮相,无疑吸引了众多“眼球”——无论这些目光里,夹杂着怎样迥异的内容——在此意义上,艺人张国荣是这个愚人节的“赢家”。但可惜,他下的赌注太大,一条鲜活的生命,作为一个“人”,如此收尾,就未免过于潦草,徒添旁人婉叹。
 
此刻,张国荣各个时期的肖像、剧照正在各大网站上晃悠,而我总忍不住想,在他生命最后一瞬间,他想好了“奔向怎样的未来日子”,寻找怎样的“当年情”了吗?
 

明星
曲:黄沾词:黄沾唱:张国荣
 
当你见到天上星星
可会想起我
可会记得当年我的脸
曾为你更比星星笑得多
当你记起当年往事
你又会会如何
可会轻轻凄然叹喟
怀念我在你心中照耀过
 
我像那银河星星
让你默默爱过
更让那柔柔光辉
为你解痛楚
 
当你见到光明星星
请你想想起我
当你见到星河灿烂
求你在心中记住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