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依然是房企面临的大问题
(2010-11-16 17:17:36)
标签:
房产 |
有迹象表明房地产调控正在继续深化中,直指开发企业融资领域。虽然此前房地产融资活动一直受到政府的严密监控,如房地产企业贷款、IPO和发债等。但企业资金来源除了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企业自筹外,还有其他资金。其他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预售款。由于银行贷款门槛在不断提高,企业资金来源中,贷款比例在逐步下降,而企业自筹资金比例上升明显,企业融资更多通过信贷之外的手段进行。
预售款比例虽然也在下降,但绝对量却不小,由于预售款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贷款,为了防范风险,北京出台了严格监管开发企业预售款的政策,全国多地也跟进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预售款监管并不意味着开发企业失去了全部预收款的使用权,而只是用于保证工程建设的部分资金需要按照相应工程节点支取。然而,这种监管客观上给企业的资金运营带来了压力。对于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预售款监管影响不是很大,但中小企业则将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预售资金不能用来购买土地,不能用于项目建设之外的领域,加上此前银行贷款不能用于支付土地款的规定,中小企业参与购买土地的门槛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企业间的整合不可不免。
从整体资金流动性看,虽然美国通过了6000亿美元规模的量化货币政策,但中国央行也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造“池子”来规避和对冲境外热钱对国内经济的冲击。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增速比6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为7.5万亿,第四季度月均额度为400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接下来我国经济体系中新增贷款总量将被严格控制。现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多是历史旧账,是存量问题。
虽然经济体系中流动性汹涌而来,但这似乎与房地产企业不太相关,调控政策已经将房地产业与流动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隔离。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限购、限贷、预售款监管等政策,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将会相当紧张。为了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资金紧张的企业必须进行降价促销,加大推案量。反过来,一些资金无虞的企业则倾向于惜售,因为开发门槛在不断提高,市场供应量就会减少,惜售未免不是实现价值的更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