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息为大规模投资和消费保驾护航
(2008-11-26 18:39:36)
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政论 |
虽然此前有人通过观察央票利率出现明显下降,并支持央行降息的预期大增,但 11月26日的股市却不温不火地在1900点左右徘徊,没有明显的反应。就在股市收盘一个小时后,央行突然宣布了降息的消息,而且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降了108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降1-2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2%,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6.12,如果购房享受0.7折优惠,则购房贷款利率为4.28%。
简单分析下几个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前十月份CPI涨幅为6.7%,即便是10份单月CPI涨幅同比也达到4.0%。降息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6%,降息后为2.52%。可以推导出,我国目前的负利率水平降息前为-3%,降息后为-4%。也就是说在通货膨胀依然很高,负利率依然很大的情况下,央行再次大幅度降息了,加大了负利率的水平。
这传达了什么信息?这说明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的走势已经非常悲观。央行寄希望于通过大幅度的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社会投资积极性,增加银行的信贷流动性,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联系一下世界其他国家最近的动作,英国采取了大幅度降息的策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也宣布了新的八千亿美元经济救援计划,其主要指向是拯救银行系统和房地产信贷领域。这表明,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依然把目光集中在金融领域,竭力避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毕竟美国花旗银行的危机已经让美国政府嗅到了经济危机惨烈的气息。所以,美国人认为花旗不能倒,美国民众也支持追加八千亿美金去挽救濒临破产的金融系统。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也受到各方的挤压,处于相对缓慢的增长状态。首当其冲是外贸出口受阻,其次是消费信心低迷,市场观望气氛严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两家已经出现问题,唯一控制在政府手中的是投资。但政府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投资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资源浪费、腐败、项目选择失误等。要真正扩大内需,必须把社会投资调动起来,同时也要着力刺激社会消费,不能让出口和消费同时萎靡。而刺激民间投资,刺激消费的有效办法就是降息,而且要大幅度降息。只有这样才能把民众存在银行的钱逼出来。
所以,我们看到,央行以“出乎意料”地把存贷款利率下调了108个基点,实际上也是在“情理之中”。但笔者认为,要刺激消费,刺激民间投资,除了大幅度降息,增加流动性外,其他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首先是配合一定幅度的减税措施,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其次是要勇于开拓社保改革新局面,特别是打破养老保险双轨制等不平等的制度,做实社保帐户,让民众真正能够放心消费,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最后,要注意“流动性陷阱”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并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好转,即使央行再继续降息,负利率的幅度再大,民众还是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内,因为把钱拿出来消费和投资的风险更大。
对于其他而言,现在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依然非常恶劣,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的领域都是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低、风险大,一些优势领域由于受到制度的约束而不能进入。因此,要引导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国家要做的不仅仅是降息,还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三公”原则的真正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