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评论 |
一年前,托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及房地产预售制度的福,本人终于在宝山区楼盘买的房子,实现了做业主的愿望。而且响应国家号召,买了小户型,精装修房,这也算是顺应了当前上海乃至全国房地产发展的潮流吧。前几天,开发商通知可以交房了。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往着精装修房子去了。结果却大出所料,理想与现实总是差的很远。
1、名为“精装修”,实为“精明”的装修。这可不是说开发商为了业主的利益,很精明的给业主省钱,而是开发商收了业主800-1000元/平的装修费用,却精明地处处节省,把超额利润收归自己的口袋中。据从事装修行业的人初步测算,该项目实际装修只有300元/平方米,和开发商号称的800元/平方米的标准相差甚远。
2、对外宣称全装修,实际签合同时却是毛坯房合同。这是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装修房项目的通病。开发商对外宣称全装修住房,号称标准高、环境美、客户定位年轻人,大做特做广告。等客户真正签合同是,开发商会告诉你,我们的精装修是送给你的!因此,签的合同也是毛坯房合同,装修费用并没有单列。开发商之所以这样设计,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打擦边球,即用精装修作为噱头吸引客户,用毛坯房合同逃避装修房带来的潜在风险。
3、装修材料模糊化。真正的全装修房,合同上应该列明装修材料的品牌、规格、价格、数量等详细信息,甚至要签订另外的装修合同。但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开发商不这样做,只是简单地在售房合同附件中罗列一下材料的品牌,甚至是没有品牌而用所谓的“高级瓷砖”“高级防盗门”“同档次品牌”来搪塞消费者。开发商这样做的目的更加明确,模糊品牌和规格,消费者就不可能摸透装修的成本,从而为他们在装修工程上的暴利做掩护。
4、装修质量不能保证。开发商在预售阶段极尽吹嘘之能事,又是让你参观样板房、又是拍胸脯打保票,宣传装修房的好处,什么省时省力,白领社区等等。然而,真正等消费者把钱交给他们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装修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是马路装修队;材料堆放混乱,纪律松散;装修工艺落后,粗糙……这样的装修还能说让业主省心省力吗,从笔者的感受来看,虽然比不上自己装修那么费心,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的烦躁。因为看着自己未来的房子被装修的一塌糊涂,还不能亲自的过问、干涉,心里能不急吗?
5、开发商肆意违法违规。简单列举几类:小区原有的规划,比如广场喷泉、雕塑、绿地面积等都没有充分实现,由于交房时间限制,很多设施没有安装到位或者干脆省略。小区公共设施如健身馆、商业用房没有经过业主同意就擅自租赁给外部人员经营,损害小区业主利益。延迟交房但没有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业主足额的赔付,而是按照开发商自己规定的霸王条款行事,验房整改期间的损失由业主自己承担等等等等。
当然,开发商这些行为是发生在笔者购买的楼盘上,但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上却不是个别现象。装修房是未来商品住宅市场发展的趋势,国家的政策导向明确,从国际房地产市场发展看同样如此,装修房必然代替毛坯房成为未来住宅市场的主流。我国商品住宅市场的现状依然以毛坯房为主,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装修房的比重还不到30%,在中小城市其比例还要低。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正是装修房市场培育的关键期,国家应及时出台针对装修房的交房验收强制执行验收标准,堵死开发商在操作过程中可钻的法律空子,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住宅装修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