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赖为什么越来越多?

(2023-02-11 15:17:47)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那个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说有个放牛娃天天嚷嚷着狼来了,每次他一喊,附近朋友都跑来救他。结果次次都是他说假话,次数多了便没有人信他的话了,一天狼真地来了,他便吃大亏。
  信用好比是一诺能值千金,人一旦失信,必将会受到社会和舆论的谴责。尽管道理是这样的,但是最近这几年老赖的数量还是呈直线式增涨。
  有报道2021年11月,人数为694万。2023年1月,老赖人口直接飙升到799万,接近800万大关。按此推算,中国每100个人当中就有一名老赖。
  细思极恐,究其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二个方面的。
  主观上就是根本不想还  一些人在成为老赖之前就研究透了法律,他们早已通过转移财产或消费的方式将借来的钱挥霍掉了,做好了当老赖的准备。有一些人本来是想还的,但在已成为老赖后便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凡正我已经是老赖了,那就继续在失信名单上挂个二,三年吧,又能怎么样呢?


老赖为什么越来越多?

客观上还不了
  因为投资或经营失败,因为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晌,因为家庭变故,因为收入减少等等,一些人账户上已经是数字可怜了,还不上钱而被逼迫着成为了老赖。最常见的有因为网贷、房贷、小微企业贷还不上而上了失信人员名单的。
  客观上还不了时,如果债权人有还款意愿的,他就会积极努力工作,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还上欠资。象这种情况,只要执法部门能深入基层去做深入调查,就会发现哪些人确实是想还而无力还,哪些人是今天还不了但今后有希望还上的,哪些是需要其它部门帮忙解决的。完全可以在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做调解。



老赖为什么越来越多?

  目前的现状是,法院里的法官们是难得出门的,他们只会依据条文做机械地宣判,什么调查了解,体恤民情,这样的事情,他们是不屑与去做的。审判厅只管照着判,后面的落实就是执行厅的事了,宣判后执行与不执行,似乎与他们无关了。
 前期的宣判不公或者是当事人对判决的不理解,抱怨的情绪,就为后面的执行埋下了伏笔。
  不知不觉中,这些年我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了几位老赖,清一色男性,清一色是那种走出来衣冠整洁的人,看上去都是仪表堂堂的人。有施工队队长、经理,老总。陡然间,当这些人走到你面前来时,你还真得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成为老赖了?你如果去问他们愿意吗?估计回答都是不愿意,无奈。
  填充不满的欲望都促使着他们想做一番事业来,想挖一桶金子来。要做大事免不了要借贷,借私人的或公家的。几十万,几百万或几千万,当经营惨淡,营运收入还不上借款时,当银行或法院来追讨这笔账时,他们便无折了。久而久之,他们成了人们眼中的老赖。
  如果我们的法律能深刻地惩罚教育男人,告诉人们,一旦还不上债务就要被坐牢。估计这些人在借债时就会慎重了再慎重,而当欠债的成本被放大成为失去自由巨大代价时,老赖们的数量一定会大幅减少。
  在新刑法修正案颁布执行前,贪污受贿达10万元以上就要判10年。而民间借别人200,300万,500万,还不出来也就不了了之,这招是不是堪比抢钱比贪污还要容易。
 抱着这种心理的人,他们早已经把自己的名誉、脸面、信义置之不顾了。
 遗憾的是,现在做老赖的成本实在是太低太低了,无非就是成为网上曝光的失信人,限制你的高消费。说到高消费那,一套又有什么用呢?不让老赖坐软卧,他坐硬卧可以吧?不让坐高铁,那就坐动车吧;不能买一等位票就买二等位吧;不让老赖买房建房,他子女的钱可以买房建房吧?一些做了老赖的人,原本他们就是有些雄心壮志的人,他们本来就惜时如今,本来就生活低调,本来就不热衷高档场所消费。所谓的限制高消费令对老赖根本起不了啥限制作用,唯一能让人失去自由,尝试痛苦体验经历,那就是去坐牢房。
 说来说去,如今老赖地增多与人们的诚信素质有关,与经济发展有关,与我们现行司法制度也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