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季度末延续到四季度,都会有一轮或大或小的重组股炒做潮。——股市,炒的是“未来预期”;一些有重组可能的公司,在年底前把计划定下来,是常规;一些业绩极度溃败的公司,为了下一年度免于退市,也会努力挣扎做重组。这是8月以后那些真真假假重组股之炒做潮的背后逻辑。
8月9日,证监会拟出了为资产重组清障的几个措施,包括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种类,增强审核透明度,丰富并购支付工具,改革并购重组定价不得低于“停牌前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均价”的规定,等等。
由于IPO迟迟不能重启,一些符合上市条件但未排上队的企业,以及因各种原因被迫或自动退出IPO排队的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势必会选择通过借壳或资产合并注入已上市公司的方式加入到资本市场中来。
进入8月以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涨幅巨大的创业板与网络传媒等板块一直在做高难度的高位俯卧撑,而今年跌幅深的强周期股票在低位做蛙跳,真正牛烘烘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一些价位低+业绩不佳+流通盘不大的股票,也就是“准重组股”。
概念股与所谓成长型小盘股,今年以来已遭遇历史比较罕见的相当充分的炒做;权重板块,与今年跌幅深的板块,后市即使尚有可操作的反弹,但反弹也不会多么超预期;自今至年末,真正能获得理想收益的,还是准重组与类重组以及有重组可能的股票。在这个方面,多动点心思,多研究多琢磨一下,是一个可努力的方向。
当然,重组股,不太容易选择。在重组消息公开之前,现有信息无法确定哪些股票未来会被重组。个股选择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点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