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收盘后,与一位朋友聊天,他说真想不到,股市上午还一幅熊样,下午两市就都创了新高,想不到!
我说,基金目前对A股已经达到控盘状态。下午基金挑起万科等地产龙头,地产股立马整体飙升,市场顿时活络过来,这种娴熟的控盘手法,其实回忆一下07年下半年的牛市,你会发现似曾相识、如出一辙——调整总是短暂的,调整个一两天甚至半天,当坚定的浮筹已经出得差不多了,基金会突然挑起某个板块集体飚涨,盘面立即活跃起来,担忧与恐惧很快又消失了,市场看多之声又成了主流声音。
我前文已经说过,中登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机构(基金/保险/社保/QFII/企业兼职炒股资金等)08年末持股已经占到了总流通市值的53%,而机构资金大多跟随基金的思路和策略,因此,基金已经具备了控盘的能力。我们知道,庄家控盘操作一只股票,只要控盘30%以上,就可以决定这只股票价格的波动方向和幅度,而机构持股目前已经高达53%左右,尽管有限售股解禁因素导致机构所持流通股的比例被动升高,但53%的持股比例即使刨出这部分存在随时抛售可能的已解禁限售股,基金的思路和操作也足以能够影响目前的市场方向和幅度。
基金控盘股市,相对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基金的操作相对透明,基金的操作轨迹,相对游资容易识别(不会过分诡异),基金规模性出货容易被发现,基金的操作周期相对较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基金控盘股市,会增加股市的(相对)稳定性,跟随基金比跟随游资更容易一些,故而说是好事情。
市场鄙视和藐视基金的心理,正在被改变;前期笃信游资、崇拜概念题材股和垃圾三线股的固定思维模式,也在转变的过程中。股市市场很有意思,一个阶段的流行思维和流行操作模式,往往在一个时间阶段内因持续不断的赚钱(亏钱)效应和众多市场名人的舆论推动而被不断强化,强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固定在一些投资者的脑袋之中,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固定思维”,仿佛只有“这样”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欣喜地看到,“银行等权重蓝筹股的上涨就是行情结束标志”的思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转变;我们欣慰地看到,前期众多名博集体看空后市的舆论环境,到现在又集体转变到看好后市或谨慎看好后市。
前期固定思维已经转变了过来,股市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基金重仓股的好日子将持续一段时间,市场风格刚刚转变过来,害怕转变不成功和夭折而导致市场进入熊市的担心,至少目前可以放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