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和05年以来的牛市,拥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两年之间成了巨额资产,而且可以很顺利地在二级市场变现。或许对于政策和股票市场不熟悉,或许其他原因,有些上市公司把这些潜在的巨额资产,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给出售掉了,损失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笑话比比皆是,现举两例如下:
案例1:中色股份,误卖“民生银行”股份案。
04年11月,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色股份,与山西民企——山西海鑫集团,签定了以3.94元/股转让“民生银行”股份1.605亿股的协议。当时,民生银行的市场价格为4.71元/股。而中色股份的持有成本约0.9元/股。在04年的市场形势下,对“中色股份”来说,这似乎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山西海鑫,以6.35亿元获得了1.605亿股“民生银行”的股权。民生银行在05年4月实施了10送2股,06年4月再次实施了10送1.5股转增2.5股,两次送转后,山西海鑫获得的这部分股份,由1.605亿变成了2.696亿股。
这部分股份,今年10月就可以全部流通而卖出,民生银行的股价,近两个月平均价约为12元/股,按基金经理的思路,民生银行的股价,到今年10月应该达到平均15元。
假若,山西海鑫今年10月全部抛出所持“民生银行”的股份,则可以收到2.696亿股*15元/股=40.44亿人民币。
山西海鑫,具有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通过这笔买卖,预计将获得34.09亿元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色股份,因这笔买卖,将会损失34.09亿元人民币——这几乎是中色股份34年国内外业务辛苦经营的净利润呀!!!
案例2:江钻股份,错卖“华工科技”股份案。
同样是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江钻股份,持有另一上市公司——华工科技的股份为1493万股。06年11月22日,华工科技的非流通股开始流通,江钻股份,却于12月6日——7日在地板价上,采取拉高出货的方式,短短两天把这部分股份以6.05元的均价全部抛出。奇怪的是,仅仅18天后,与“江钻股份”同处一个城市的“华工科技”,就在市政府的撮合下,出台了整合武汉市激光设备企业的“重大利好”,之后,华工科技的股价连续4个涨停,至今三个月的平均价为10.5元。
江钻股份,因这笔仓促而盲目的卖出,少收益6600万元——这可是江钻股份半年辛苦实业经营的利润呀!!
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江钻股份,作为同处一地的“华工科技”的原战略股东之一,为什么对这个18天后就来临的重大利好一无所知?本轮牛市,连垃圾清理工都知道去抢买股票,而华工科技的股价还没启动,江钻股份为什么这么急于卖出这部分股份?两天内抛完1493万股当时交易极度清淡的“华工科技”,怎么实现的?——是不是江钻股份委托的证券机构一手卖出另一手自己买进?
证券市场,波诡云谲,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上电股份”的问题:甭管机构如何捣蛋,该股的素质和质价比,在沪深两市已经凤毛麟角了。握着这样的股票,要比其他任何股票,都安心!
关于“敦煌种业”:这只股票,太妖!每天最低换手率都在5%以上,经常换手率也达到8%左右,如此高的换手率,而且持续了4个多月,在沪深两市不多见,故,很难判断机构的意图,这也是我不再做它的原因。对此问题,我也很疑惑,也很想请教一些股市高手尤其是资深机构操盘手给予指点迷津。
关于“盐田港”:盐田港,与振华港机一样,都是01年那次行情中涨幅最大的股票。本轮牛市,涨幅不大,似乎被机构遗忘,可能是上次行情有部分主力被套,其他主力不愿去帮忙解套的缘故。但,振华港机近两日异常表现,是不是原主力募到了资金,开始做盘?相信,盐田港,不久也会表现,毕竟相对于其他绩优股,股价偏低。
杭萧钢构,就是04年主力资金被深度套牢,在上市公司所谓“利好”的配合下(这种“利好”,千万别相信,每次大行情,一些公司都会配合庄家创造一些“利好”,行情一结束,“利好”就化为乌有),近期连续10个涨停,令市场瞠目结舌。
今日观察:只要机构(基金)在银行股上拉一把,长江电力、宝钢股份、中国联通或中国石化等大盘股,都会跟着撒娇。因此,近两日持股无忧。
要把市场的眼球,勾引到期货概念的大盘股上,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完成的。因此,银行股,还存在着再回调的可能。这些大盘股,要经过几个来回,才会达到目标。
当市场再度出现二八现象时,主力的目的,就达到了。二八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长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因此,近期逐步退出业绩撑不住股价、且无实质性重组题材的三线股,并分步(回到启动位时)介入大盘股,是投资者应该考虑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