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推进远程医疗,是为了帮助落后地区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技术实现很简单,网络连通大医院和落后地区的小医院,两边搭建起视频会议系统,大医院的专家们聚集在视频会议室,对远端的在小医院的病人进行会诊。这就是远程医疗的基本服务模式。当然,对大医院是一对多的结构,要求有远程医疗的数据中心、较好的网络带宽和远程医疗专家门诊预约等软件系统。由于远程医疗有助于实现医疗服务的均等化,卫生部和军队都在积极推进远程医疗,在301、中日友好、北大医院、天坛等大医院都在与落后地区的中小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定期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一些医院还成立了专门的远程医学中心,专业化推动远程医学服务。
远程医疗更像是大医院的一种责任,或是一种政治任务。但投入远程医疗系统需要较大成本,专家们在百忙之中安排出会诊时间,也需要成本,这些成本不仅仅能靠政府资助或者自觉性来进行消化,远程医疗必须有商业模式的支撑。除了医院,一些社会上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已经在尝试建立完全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但他们瞄准的客户,并不是落后地区的小医院,而是社区中的每个老百姓。他们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专家会诊,还有更多的服务内容,如健康咨询、远程监测等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正在突破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范畴,融合传感器、物联网、3G手机、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专家门诊预约软件等技术,远程医疗会有更大的发展。远程信息检测是远程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各种传感器能够自动进行各种健康信息采集,通过物联网,把这些信息实时传递到数据中心,这些信息和用户的电子健康档案等应用一起为医学专家就诊提供帮助;3G手机的视频终端和应用,能够帮助用户实现与医学专家的实时互动;各种医学应用则能够展现各类影像资料,提高远程诊断的水平和能力。
百姓生了病,第一时间还是去就近的大医院,很少有人主动去挂远程专家门诊,即使挂上了,也需要碰专家们的时间,所以远程医疗的应用可能并不普及,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而要实现从远程医疗到远程健康服务,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前景依然可以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