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预测的2013年十大热点IT技术,个人云排在第三位。伴随着云端和公共云服务的发展,个人云也进入启动期。云端的条件逐步具备了,上网的计算终端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瘦身,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等正逐渐挤占着笔记本电脑的空间。公共云服务的条件也具备了,通过这些云终端设备,用户充分享受到了上网、搜索、邮件、微博、地图、游戏、音乐等公共云服务。尽管通过提供这些云服务,云服务商能够获得很多用户流量,并因此获得丰厚的广告收入。但云服务商不满足于此,公共云服务对客户粘性并不足。如果能让用户真正把家安在云里,那就需要用户真正把家里的家当都从计算机搬到云里来。这些家当,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一是应用都是从云里提供,并不需要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二是数据都是存储在云里,并不需要存储在本地。这就是个人云。
个人云的好处是用户手里只需要一个薄薄的本子,再不用拿着厚厚的笔记本和移动硬盘,真正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享受服务,会方便很多。但这一步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用户的动力并不足。毕竟是个人的信息资料,放在个人云,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而且,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小型大容量存储介质能够满足本地轻便存储的需求。正是出于这些顾虑,个人云还没有得到很快普及。
个人云的未来前景还是很光明的。现在的个人笔记本电脑,既保存着个人的生活信息,也保存着个人的工作信息,而且可能以工作信息为主。随着企业私有云、政务云的发展,更多工作的信息将被保存在企业云、政务云中。个人电脑将逐步演变成为保存和处理个人生活信息的计算机。而涉及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内容在个人生活信息中比例相对较低。用户就会更愿意把个人信息存储到个人云中,比如与人分享的音乐、图片、书籍和视频等。
个人云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十分明确,从个人云存储来看,按照存储量计费,即一定额度下免费,一定额度之上收费,但卖存储空间的附加值并不高,不足以支撑业务正常运营。相比公共云服务,个人云的服务模式将更加个性化,个性化服务带来的是成本的成倍增加,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长远看,服务商看重的是用户粘性,让用户把家搬到到云里,赚钱是迟早的事情。
荐读:福布斯:个人云将取代PC核心地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