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说明:我是极其郁闷,好好的一片文章本来已经发表多日,竟然被新浪提示超过文章字数要求,无奈只能分两次发表。(可能图片太多了,多达50余张)本篇图片就偏重于建筑物本身吧!
这次我们跟随老四走进无锡曾经噱头最响的王牌景点——无锡影视基地。说到坐落于无锡的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经历了大约10年的辉煌后,现在它也无奈沦落到垂死挣扎的地步。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自身的,也有外界的影响。无锡影视基地旗下包括三国城、唐城以及最后新建的水浒城。这次选择水浒城有三个原因:其一,它是三个影视基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其二,相对于另外两个,水浒城是最新修建的;其三,这是我的个人判断错误,把里面的“清明上河街”误认为是缩小版《清明上河图》。作为一个旅游人,每到一处旅游,职业病也往往少不了。曾经在旅游市场大红大紫的人造景点现在真的不得不重塑形象,提升竞争力了。
闲话不多说了,多说了也没意义,来到景点最重要的是玩得尽兴,这次据老四说,他很久没有尽兴的玩过了,这次却意犹未尽~~
在我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无锡影视基地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一番那种古装味儿十足的气氛。游程结束,整个轻松的心态还在,只是对中国旅游又多了几分想法。

看看这张图片是不是有种类似于黄河“地上河”之说法的感觉?这是座拱桥,桥面的坡度设计的很陡,至少在我看到的景观桥类里是最陡的了,人站在桥面的中心点上,两边的绿树完全被桥体遮挡,只露出个绿葱头,这种视觉角度真的让人为之拍手称绝。

很久没有被这样照过相了,在无锡尽情的享受这个城市本身所独有的休闲气质,让你无时无刻的被包围着,不由自主的摆出了一些超乎想象的Pose。

传说中的老四和老五就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历史性的会面了。
说到旅游,我想专业人士有着很多的无可奈何,以为出发点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你必须去要求别人喜欢上在你眼中很普通乃至自己都认为厌烦的事物,这样的能力对于中国旅游从业者来说是没有办法的。

尽管这里拥有诸多影视文艺大牌的签名录,但伴随着《水浒传》等电视剧的暗淡,水浒城也没了原来光鲜的面目。据我的观察,我们去的那天,大致也只有6,7个旅游团加一些散客。古典文学带来的光环在几年时光里已散发殆尽,留下的物质文化却难以得到相应的转型!景区内的设备陈旧不堪,没有得到该有的修葺,那些铺满灰尘的家具告诉我们,世界上真的不是缺少关爱,只是缺少关爱的心。来到一个以人造景点出名的旅游地参观,最后的参观亮点竟然莫名的被转移到自然风景上了,这不得不是这个经典的失败。老四在来之前恰好去了趟北京,面对水浒城相形见绌的屋檐菱角,他也只能道:这只能是级别问题了。在我这个没进过京城的人眼中,也不能强求什么啦。
由于水浒城比邻太湖,所以来到太湖边,来到水泊梁山景区里,不妨好好远眺远眺太湖,欣赏这里的这里的绿树红英。

两条鲜红的宣传横幅在我身后垂落下来,在景区里也看到了部分木工正在加紧制作,比如在石碣村,景区那副像模像样的认真劲无不在告诉你,现在不是黄金周,我无法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除了北京部分景点,中国旅游景点的含义已经完全被扭曲,它不再是人文交流的场所,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人们眼中仅有的只是钱,增长率...
想起这段时间有些省市的景点门票价格纷纷上扬的现象了,虽然有了禁限令,但在祖国妈妈难得的60大寿里,谁不想多捞一把呢?



当时就是被这名字给误导~~除了这张影色纯正的牌坊照外,街区里的东西一概条件性反射般厌恶,走的地方多了,看的自然也就习惯了,尤其在中国旅游市场,绝大多数的旅游地没能树立好自己的商业特色。










老四是个很享受、很执着的人,碰上了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去打理,就像石狮,就像网球。
连照相都眯着眼,我想那种抚摸在石狮身上的感觉一定很踏实,因为自己喜欢,因为走得是自己的路。

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拱桥,侧面看并不能完全的体会到那种弯曲的感觉。桥的作用除了美观,最大的功能在于连接两岸,使人们能更好的来往...
...
行走系列之“老四带你看无锡”其他精彩文章:
老四带你看无锡:无锡最著名的公园是哪里?
老四带你看无锡:无锡最具欧式风格的地方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