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精彩瞬间之十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标签:
绍兴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社戏》《孔乙己》 |
分类: 行走系列 |
绍兴,简简单单的一个城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总是被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的提及,使得我不得不从小在脑海里埋下对这座城市的幻影;习惯了鲁先生笔下对绍兴那种纯真,自由的描写,乃至于来到宁波后第一反应就是要抽时间去这座城市看看。记得在《社戏》这篇文章里,文章主要描写的场景发生在水上,在静谧的夏夜,撑着乌篷船,游弋在青莲丛中,伴随着阵阵蛙鸣,那种惬意无非是夏夜最凉快的娱乐活动。
相比其他江南水镇,我对绍兴具有的这一特性留有印象并不深刻,相反,乌镇更是我向往的地方,那部《似水年华》早已把我的思绪勾到了桐乡,一勾就勾了好几年,现在离目标近了,我得好好策划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反击!于是乎,出于对绍兴水的概念,黑白单色调成为了这座城市留给我的前奏。事实上,在大街小巷还是充斥着五彩缤纷,值得称赞的是,这边的出租车的外观貌似都是蓝色的,那种移动的蓝色体在炎炎夏日对于人而言就像一股股凉风在不停的穿梭!
哈哈,样子真的像个进城的人!
除了火车站,我们顺着解放大道南走,准备一路逛逛,终点站——鲁迅故居。
里车站不出200米便是蔡元培的故居。
这种江南独有的景致成为了大多数都市白领向往的心灵归属。
闻名的咸亨酒店,看看那尊铜像是谁?孔乙己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鲁迅故居内,诸如这样招牌的酒店不下5家,看样子,这些老板产权意识并没有达到法律的高度。
这种石板路已经吸引不了我的眼光,两旁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商铺看得人眼生厌!
相反,清晨的街道方能一显小镇的本色。
鲁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复印件
《社戏》一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一度成了亲民,清廉的代名词,只是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下面开始进入百草园时间:(节选于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据当地人介绍,这块水域是曾经《社戏》一文所描述的实景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真真假假,或许这些另人踹思的历史情景才是这些名人故居的吸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