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 |
分类: 追忆似水 |
“彩铃等于浪费”,你听说了吗?这正是柴可夫司机最新出炉的前瞻性观念。
尽管彩铃能够带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但现在——在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彩铃业务从某些角度看是与其背道而驰的。这也注定它从诞生之日起必然会在现代生活的舞台上悄然退出。
你设置彩铃的初衷是什么?有人会笑着回答还骂我傻。不就是为了好友打电话来时听见的不再是那“乏味”的嘟嘟声?那我问你,你每个月换彩铃的次数多吗?我坚信绝大多数的人每个月是很少换彩铃的,更不用说以星期为计算周期了。那么你是等彩铃播放完才接电话还是听到来电铃声后条件反射般的按下接听键?我想若有热闹选择前者的话,他不是聋子就是脑子“短路”。当然也不排除真的存在一些“耐心”极好的“热心人”想给朋友献上音乐上的享受。这种人是属于极会替人着想型的,他们源于社会人,又高于社会人。我们这些“正常人”等级不及他们,我们只可能选择后者。
由上述我们可以依稀得出关于“彩铃等于浪费”观念的解释。其一,就彩铃本身而言,各种彩铃的时间长度决不可能局限于个位秒数之内。彩铃下载者设置某一彩铃通常是从整体上把握的,人们不可能在听了某段彩铃几秒后贸然把它设为铃声。所以当彩铃设置者被呼叫时,主叫方必须得听完全部彩铃后方能得到一种美感,只是不知这种美感会不会在焦急与等待中黯然。这样彩铃才能发挥其“原始作用”。否则每次重复听着同一首彩铃的前奏,对主叫方而言,那是一种煎熬,它所带来的感受似乎比“嘟嘟”声更厌烦,无形中又产生了另一种“噪声污染”。这样问题就来了,水涨船高。既然铃声时间延长,必然回带来电量的更多消耗。手机普及率在不断上升,今天这个人的手机多耗点儿电,明天那个人的手机多耗点儿电,这只是小事,可当它乘以13亿时,这无疑是给资源开发量逐年增大窘境的一次雪上加霜。其二,从彩铃和手机的更新周期来看。先来讲彩铃周期吧。如果算上现在的潮流一族,他们彩铃的更换周期必然是极短的,每次2元的下载费也就在他们获得自我满足感的同时悄然累聚。假如把这2元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或许会和我们一样,过上他们不曾奢望过的读书生活;假如把这2元捐给那些患有疾病而无钱医治,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的病人,他们或许会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假如...假如......太多的假如,只是假如我们不捐这2元,那一切都不太可能出现。再说手机更新问题吧。现在出厂的手机绝大部分都配备了USB数据线,附带了蓝牙,红外等数据传输功能。这一点国内的手机生产商做的顶好。棉队洋品牌,他们贯彻的是“多功能”路线。这无疑给那些追赶潮流的年轻人提供了另一条廉价的时尚之选。什么铃声吸引人,什么图片更炫,连上USB数据线,一切其送搞定,它削弱了人们对彩铃业务的执着追求。(不过这也只能满足当事人的需求,被叫方听见的还是嘟嘟声)
彩铃终究会在能源危机与网络饿联合夹击下退出现代舞台的,一切只是等待......
前一篇:[56].买火车票过程中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