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wbr>[2008年08月22日] 日记 <wbr>[2008年08月22日]](//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日记 <wbr>[2008年08月22日] 日记 <wbr>[2008年08月22日]](//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杨立新/2008.8.20.
16日下午两点,我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室举办了一次“艺术讲座”。
这次讲座起源于《雷雨》两次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演出。演出期间,来了几个年轻的记者,大家在一起聊起了《雷雨》。《雷雨》有很多话题可谈,当时我们谈的是剧中周朴园这个角色,话题涉及:周朴园的老家、周朴园与鲁妈之前三四年的“爱情”生活、周朴园其后的另一个妻子和蘩漪等等。年轻的记者们很是吃惊,他们都没有想过,在蘩漪和鲁妈之间,周朴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并把这个话题写在了报纸上。
这件事引起了在场的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同志的兴趣,他们提议在戏剧场的会员讲座中心安排一期讲座,后来经商量这期讲座定在了9月27日。
此事又被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的领导知道了,他们捷足先登的跟我预订了他们的另一次活动——“大师之约”的讲座,就在前几天的16日下午。
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的讲座叫“大师之约”,这可真让我不敢应承。但大师和老师是有区别的,老师之责乃授业解惑,重在教学育人,讲的是学问理论;而大师一般都是“实践者”。我不是“大师”,但我是话剧舞台上的实践者,我想讲一讲我在舞台上的实践过程,所以我把这个艺术讲座定在了“我——一个话剧演员,是怎样走进角色的”这个内容上。
话剧演员在话剧中饰演角色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解读和理解剧本,那么我们就从读剧本开始讲起了……
我以为,一个演员应该具备一个能力,既对剧本的文学理解能力,对剧本所提供的故事、人物、舞台规定情景等等的想象能力和表现人物、创作人物的表演手段能力。
那天的讲座现场气氛很热烈,讲座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因为我晚上还有《天下第一楼》的演出,五点钟就只能结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