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官场“文抄公”说不

(2014-03-31 23:01: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时事评论

对官场“文抄公”说不

□林轩鹤

     领导之间讲话稿有些相似之处本属情理之中,可是如果超过九成一模一样则着实意料之外了,如此雷同的“奇文”难免让人大跌眼镜,舆论一片哗然。

  近日,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抄袭吕梁市委书记的讲话,遭到网民举报。据称,除了把“我市”改为“我县”外,超过九成抄袭。3月27日,吕梁市新闻办证实,上述情况属实,在近日召开的交城县委常委会上,该书记已就此事做了检讨。(3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反而成了“四风”的典型,的确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时下官场,各类文件、发言材料、领导讲话雷同的情况并非个案。2008年6月17日,《贵阳都市报》以《工作汇报,两个县咋这么像?》为题,报道了贵阳市两个县政府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百日督查第七组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材料竟然基本相同。经查,是修文县照搬了邻县汇报材料。随后,贵阳市对修文县政府进行通报批评,并处理相关责任人。官场“文抄公”盛行是懒政思想、形式主义、浮躁心态在作祟,绝不能等闲视之。

    官场“文抄公”突显了不接地气的懒政思想。有的地方和单位“文山会海”盛行,各类资料卷帙浩繁,大小会议接二连三,需要撰写文件、讲稿时,有些人则抱着“文章人人会抄,各有巧妙不同”的懒政思想,不愿动脑筋,东拼西凑,新瓶装旧酒,应付了事。“闭门造车”出来的东西自是千篇一律:需要突出成绩时,堆砌词藻、变换数字,大有气吞山河之势;需要分析不足时,遮遮掩掩、含糊其辞,则犹抱琵琶半遮面。从表面上看,虽然省心省事了,可他们也丢掉了思考的习惯,慢慢沾染了惰性,逐渐养成不愿多接地气、不愿深入调研的毛病。长此以往,又怎能反映群众的真实呼声?何以能够体现务实为民?群众常常从一个领导的说话,去看其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修养素质。

    官场“文抄公”体现了如出一辙的形式主义。某些地方、部门领导的讲话时常公式化,则我们一贯反对的“新八股”。有媒体曾评出群众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其中有“提出……重视……强调……”、“狠抓……落实……突出……”、“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下,在……的努力下”等等。有一个段子生动之余值得反思:反“四风”后,某位地方领导对秘书说,把这次会议讲话材料修改一下,去掉套话空话废话大话,留下实话就行。秘书仔细斟酌推敲,去掉了套话500字,去掉了空话400字,去掉了废话300字,又去掉了大话200字,改完后交给了领导。领导一看整篇材料就剩一句话:“会后,请大家到三楼餐厅用餐。”可见,若想纠正党风和政风,就必须纠正“文风”。

    官场“文抄公”折射了脱离实际的浮躁心态。一些下级单位认为上级部门的文件、讲话精神重要,便不分青红皂白地生搬硬套,俨然成了“解说员”。然而,领导的讲话稿往往是对本地区工作的总结和规划,对区域发展有着指导作用。而属下各地的经济、城建等情况各有不同,工作上应该讲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文件、讲稿岂能“依葫芦画瓢”?问题还在于,往往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吃透上级精神,只会“炒剩饭”,以会议传达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抄”来的领导讲话稿看着“漂亮”,却不切实际。若与实际工作脱了节,这些文件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这些讲话岂不是成了漫天空谈?

    常言道: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文风”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体现着务实亲民作风的落实与否。群众对官场“文抄公”说不,因为他们期待更多亲切自然、纯朴感人之言,需要更多真抓实干、造福于民之举。

               (发表于2014年4月2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版,入选新浪博客首页“猜你喜欢”博客头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回味中眷恋
后一篇:短评三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