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用“话语权”
□林轩鹤
又见地方干部“雷语”!近日,有网友爆料,苏州某小区业主因为与开发商发生矛盾,上访至市信访局,遭遇警察强行阻拦没收手机。业主在与信访局相关负责人就此事进行沟通时,该负责人语出惊人:“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什么?”此语一出,顿时一片哗然。苏州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回应称,该男子确是接待中心干部,但并非领导,已责令其作深刻检查。
国家养警察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在老百姓心目中,警察就是代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用来打击坏人保护良善的,当然不是随意用来打人的。这道理很简单,可为什么这名干部竟会出现这样低级的“口误”呢?近年来,如此这般的干部“雷语”不胜枚举,一直备受人们诟病。有“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的,有“我当流氓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的,有“我就是王法”的,有“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的,有“老百姓就是事儿多,吃饱了撑的”的,甚至有“只为领导服务”的……如今,“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什么?”一言既出,“前无古人”,堪称“雷语最强音”。
为什么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平时讲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慷慨陈词,而在记者采访、事故现场、群众上访等关键时候就头脑发昏、口无遮拦、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呢?这些干部说话如此之“横”、如此之“浑”,与其说是文明素养不高,倒不如说是权力骄横与傲慢的外在表露,是宗旨意识淡薄的真实体现,是严重脱离群众的真实写照。有的人只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口上,并没有真正从灵魂深处建立对群众的血肉感情;有的人虽有造福百姓的“赤子心”,却整天“浮”在上面,看总结,听汇报,不能“沉”到百姓中去,不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冷暖,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急、所难、所盼,自然与群众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更有甚者,在一些领导干部内心深处,已把自己与群众对立,让公仆与人民倒置!难怪,面对群众诉求,满嘴长官口吻,一派老爷作风。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说话”是一门学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是如此。领导干部嘴里拥有比群众更多的“话语权”,这“权”是人民群众赋予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作为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必须对自己的“说话”负责。可见,干部如何行使“话语权”是个大问题。领导干部要慎用“话语权”,善用“话语权”,就是要说群众关心关切的话,说充满真情实感的话,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话。言为心声,心装群众,说话才能以民为天、为民着想;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说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领导干部说什么、怎么说,关系工作成效,影响事业发展。领导干部要抱着敬畏民情、敬畏民意、敬畏民声的态度,消除“官念”,沉下心来,不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中说:“出言不当,反自伤也!”时下,一些干部除了说“横话”、“浑话”外,还爱讲一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可以想见,干部如果遇到群众就满口“横话”、“浑话”、“空话”,群众又怎么会有心里话向他倾诉?
讲话的风格和做派被称为“话风”,其不仅反映表达能力和知识素养,更关系到干部的作风和形象,马虎不得。
(发表于2013年7月10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