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星,别被名利拖“下水”

(2013-04-17 08:02:46)
分类: 时事评论

明星,别被名利拖“下水”

□林轩鹤

   

     正当人们感叹目前国内综艺节目山穷水尽、主要形式只剩下“灭灯”和“转椅”时,今年春江水暖之际,忽然柳暗花明,“跳水”节目大行其道。浙江卫视从外国引进推出明星参与的节目《中国星跳跃》,江苏卫视也非等闲之辈,引进打造了一档同质节目《星跳水立方》。两者狭路相逢,就像近亲兄弟拳击台上火拼,引发了受众的集体猎奇和亢奋。

    纵观今年综艺荧屏的走向,不难发现,不论是如日中天的《我是歌手》,还是话题不断的《舞林大会》,或是《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都绕过了这两年大热的《中国好声音》等“草根”和“平民”,将视角转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娱乐明星身上。“跳水”更是抛开唱歌、跳舞等才艺表演,直接让阿Sa、张柏芝、韩庚、牛群们在“险境”中来个更刺激的PK玩法——站在5米台上甚至10米高台上往下跳!根据这两档“跳水”节目策划者的说法,让明星跳水,可以达到励志效果和促进全民健身。此种说法其实是一厢情愿,甚至是“皇帝的新装”而已。北京医大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苏琳认为:“跳水是一项高危运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运动健康与恢复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未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跳水未必适合在普通百姓中开展。这种专业运动,对普通人而言,还是更多的应该从欣赏、观摩的角度去参与。”

    如今,已从生产明星的时代走向消费明星的时代,明星有时就像快餐,必须有新的东西去迎合人们的口味。今年一些综艺节目将一群老大不小的明星“炒”成“重口味”的红辣“回锅肉”,将已经是 “神级”的人物送上了PK台,让他们尴尬地面对消费者——观众,而在被“消费”完之余,还要遭受各种口水。

    为什么综艺台热衷于同质化跟风?为什么娱乐节目与观众乐于消费明星?为什么明星甘愿“冒险”跟自己过不去?

    有人戏改清初诗人赵翼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用“各领风骚两三年”来形容如今娱乐界的残酷竞争。8年前,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启了“草根明星”制造的大门,让一些往常没有机会施展才艺的红男绿女成了全民偶像。之后,地方卫视选秀节目“一窝蜂”涌现出来。如今,观众对“超女”和“快男”开始审美疲劳。由于明星具备炒作的话题,现在一些娱乐节目干脆直接将明星拖“下水”。

    明星“跳水”节目便是以明星为噱头,以看女明星的素颜和身材、看男明星的笨拙和出丑为卖点,以明星间的竞争带动粉丝的话题。观众对明星跳水也充满新鲜感。节目中,明星的各种尴尬,确实让一些怀有偷乐心态的观众兴奋无比。明星就是飙红的收视率,飙红的收视率就是可观的经济效益,同质节目“你未唱罢我已登场”的奥妙就在其中。

    至于某些明星大腕与娱乐节目一拍即合,是他们也有所求。娱乐圈里明星红了,身价就高歌猛进。可惜,再出名的明星也会过时,为了保持人气,必须挤破脑袋上强势媒体。一边是追名逐利,一边是收视至上,于是消费明星成为一些明星、节目和观众“共谋”的盛宴。 

    应当说,近年来我们乐见具有体育元素的电视综艺节目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明星也真是奔着推广体育项目去的,对全民健身发挥了推波助澜的正能量。但其中一些毕竟是娱乐为主,与奥林匹克精神关系并不大。娱乐当然不是贬义词,观众也需要娱乐。然而,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作品支撑,而是靠无休止的充满“水分”的炒作,让消费明星行为成为娱乐产业的核心,甚至成为金钱游戏,那么明星大腕和娱乐节目就会失去“励志教育”等最纯粹的初衷,就会透支公众的信任和职业的操守,也将失去为其喝彩的广大观众。

          (发表于2013年4月17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短评四则
后一篇:短评三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