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狂欢不如长年关爱
□林轩鹤
伴随着新春佳节脚步的临近,再过几天就是闽南传统节日“尾牙”了。这天,一些企业、单位要置办晚宴。因此,“尾牙”成为上班族们岁末最大的狂欢节了。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作为“尾牙”的主角,许多企业都在筹备这场年终盛会。如今,对许多员工来讲,“吃头牙摸嘴须,吃尾牙面忧忧”、“尾牙宴不亚于鸿门宴”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在很多企业里,“尾牙”宴已变成惠及广大员工、推广企业文化的活动。辞旧迎新之际,“尾牙”宴可以拉近管理者与员工们的距离,增强归属感,加强凝聚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同时,现在“尾牙”宴形式也在悄然变化:从简单的聚一餐、发红包到拉家常、谈理想,在吉祥喜庆的氛围里,在和睦温馨的情愫中,老板员工共同娱乐,共叙走过历程,总结一年工作,分享今日成就,展望未来宏图。“尾牙”,作为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是商家一年商事的尾声,也是百姓春节活动的序曲。
然而,有些企业只片面注重热闹,把“尾牙”宴办成一夜狂欢的“嘉年华”。为了感谢员工,为了搞活气氛,商家各出奇招,将宴会搞得“有声有色”:有老板扮成《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与员工共演“背媳妇”;有老板穿上奇装异服,引吭高歌。前些年,更有老板请来舞女,与员工一起狂欢,一起分享“快乐”。总有一些人非要喝个你死我活,整个餐厅变成一场“混战”。于是乎,“尾牙”晚上,“醉龟”遍地;事故频发,交警很忙。由此可见,“尾牙”应通过一些有较高格调的娱乐、有艺术含量的表演,来提高员工的审美情趣。因为本能的快乐是短暂的,而有文化内涵的快乐则除了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外,还可带来精神的动力。
关心员工不能只求一时狂欢,而更应体现在长年涓涓细流般的不懈关怀中,比如,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保证员工的工作安全、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关心下属的家庭生活,这一些细节可以折射出管理者的品质和水平。而过“尾牙”,也应更有新意、有品位,可组织员工到影剧院、音乐厅看看电影、听听歌曲,或者大家围坐一起品品香茗、聊聊家常,或者带领员工到户外游游山水、泡泡温泉,以健康的方式过节。
泉州涌现出一大批响当当的民营企业,其创造的民族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尽显风采,这与广大企业员工一直以来默默地付出密不可分。“关爱员工”已成为泉州各界的共识,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泉州榜上有名。去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工众网发布《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报告》,泉州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泉州上榜与多年来政府部门出台农民工子女教育、待遇等优惠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各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有关。从家族式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身,30多年的发展,让泉州大多数民企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不再满足于停留在让员工“吃得好、住得好”的层面,而更重视员工的精神生活,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曾这样评价泉州:“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一方面我感受到欣欣向荣、爱拼才会赢的气息;另一方面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心态特别宁静、平和,没有太多的冲突。同时,在学习和发展层面给予外来工的机会可能更多。”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夜狂欢不如长年关爱。让幸福成为员工切身的体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坐标。因为,幸福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源泉。
(发表于2013年1月23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