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举是财富的另一种传承

(2013-01-16 08:41: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善举是财富的另一种传承

□林轩鹤

     新年伊始,上周五,又一场“二次创业”千人企业家大会在泉州召开,新的创业中,泉州民营企业将走出单打独斗的传奇故事,演绎一场产业集群的“群英会”,人们再次把目光注视在从“富二代”化蛹成蝶的“创二代”身上。而就在千人企业家大会的前几天,泉州市“两会”上,人们期望“创二代”们能成为“善二代”。

    “善二代”是相对于“富二代”、“创二代”而提出的一个命题,他们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新一代企业家,他们传承父辈的精神,以拼搏创造财富、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关爱他人为己任。从“富二代”到“创二代”,再到“善二代”,名称的变化体现着定位的变化,也体现着人们对民营企业新掌门人新的要求和期许。民企新掌门人在创造、积累更多财富的同时,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毋庸讳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也让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经济高效增长,而忽略精神层面的发展与提高,其表现在八仙过海似地各显神通加入到“食利链”中。这样的恶果是让社会生态进入恶性循环的逐利圈,良知便会犹如熊猫一样稀缺。一些企业主甚至为富不仁,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损害了阶层之间的和谐。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向“善”的精神,企业很难实现持续发展,父辈创造的财富也可能付之东流。因此,着力培养“善二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自古以来就是国人文化性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也浓缩了泉州千年来的民风。“达则兼济天下。”早至唐宋,远达海外,泉郡善举,慈善民风,从不缺失。泉州市区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据史志载,当时泉州名医吴本在那里行医,一生“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光绪四年,“泉郡施药局”在花桥慈济宫建立,开始善举事业,100多年来,不仅赠药义诊,灾年还济粮赠衣。在泉州,至今仍流传着一句话:“富不过李五,善不过李五。”明代晋江富商李五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其“宁波瘟疫时开仓施糖”、“三年耗万金重修洛阳桥”等故事,至今仍被广为传颂。泉州企业家在慈善仁爱传统的熏陶下,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早在2002年,民营经济发达的晋江,就成立中国内地首个县级慈善总会。不久前,又荣获全国县域首个爱心城市称号。泉州也获得慈善城市称号。如今,“慈善文化”已经深深根植泉州企业界,从扶危济困、捐资办学,到抗震救灾,泉商拼搏商海时,善举也遍布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善二代”正在涌现。

    财富分两种:一为物质财富,一为精神财富。中华工商时报社总编辑李忠春认为:“民营企业家的精神财富有三个层面:企业家自身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探索、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再就是以慈善文化为代表的回馈社会的仁善。”慈善是企业责任,也是企业财富,企业接班人不仅要接过父辈有形的资产,也要接过慈善这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慈善是一种生产力,只有拥有“善”的精神财富,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因此,应该更多关注和培养“善二代”,让更多年轻企业家实现企业做大做优与慈善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互动。老一辈企业家要带领子女投入慈善事业中去,让下一代耳濡目染、亲身参与,以增进他们对“善”的理解与追求。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梭洛说:“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 如今,在泉州这片宜居、宜业、宜商的民企发展热土上,产业集群唱主角的“二次创业”,需要更多既是“创二代”又是“善二代”的民企新掌门人。慈善文化的传承,是民企新掌门人的另一种财富,它是真金白银所不能替代的。

              (发表于2013116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