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婚庆旧俗
有悖现代文明
□林轩鹤
元旦一过,亲朋好友的结婚喜讯频传入耳,赶场似的赴宴让人不堪重负,而这其中的一个原因,竟是因为“蛇年无立春不宜结婚”的说法。于是,2013年春节前的这30多个日子,一些地方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为了赶上龙年“末班车”,便来了一场“与时间赛跑”,寒冬里扎堆结婚成了一景。
再过一个月是农历癸巳蛇年,因“立春”节气发生在正月之前,被一些人认为是“无春年”。春,是播种的季节,也是男欢女爱的象征,故有旧俗认为“无春年”是“寡妇年”。“寡年无春,不宜结婚”,对于这一旧俗,如今大多数泉州人并不相信,也不忌讳,但仍有少数人相信这种说法,一些计划蛇年结婚的准新人们,心里打了个“结”。
其实“无立春不宜结婚”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公转一周为一年,折365.24天。而农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全年有354或355天。为平衡农历与公历之间的差异,即在19年中安插7个闰月,这样农历的闰年就有383天或384天,比阳历的一年约多19天。这样调节的结果是,每19年中就有7年是“双立春”,另有7年是“无立春”。这种历法安排与自然变化无关,与“天道”无关,与吉凶祸福更无关,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如果要认真探究,癸巳蛇年并不是“无立春”,因为,“立春”这一节气长15天,从2013年2月4日到18日之间都处于“立春”节气,春节是2月10日,正处于“立春”中,而且“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开春正是“二候”,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结婚是人生最大的喜事,讲究喜庆、求取吉利、博好彩头,人之常情。我国是礼仪之邦,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优秀的传统婚俗应该传承,但那些早已被时代弃之为弊帚的封建迷信,不能再视若珍宝。如今,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有一些人,甚至是新潮的年轻人,沉迷于陈规、旧俗、陋习的诸多讲究之中,如新娘之间不能见面等等。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同一座楼上有三家结婚的人选中了同一个日子。三家人同时犯起愁来:万一新娘同时进门怎么办?三家通过协商,分8时、10时、12时三个时间,抓阄,谁家抓到几时,谁家的新娘几时进门。前几天有位朋友打电话来,托我帮借一辆白色小轿车,说结婚要用。我问为什么偏要白的,他说白的吉利,白头到老嘛。他还强调车牌号不能有“S”,原因是“S”与“爱死”谐音。据《武汉晨报》1月3日报道,离异单身多年的张女士,经人介绍与一位男士见面,见面时她带了个算命先生,说要看看对方的生辰八字。其做法令人喷饭,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旧时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许多事物颇有忌讳,这是从心理上采取的自卫措施。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学逐渐深入人心,如果再一味迷信旧俗,则有悖于现代文明。就如早年有人认为“羊年不能生孩子”便非要扎堆在马年“早产”或拖后生个“金猴宝宝”一样,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为制造将来孩子的入学、就业“高峰年”。再说,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岂能因为迷信“无春年不宜结婚”而扎堆提前结婚?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感情不成熟的婚姻可能埋下隐患。
现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的珍贵遗墨写道:眼底都无碍,胸中自有春。“无立春”与人的婚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有谁非要将二者牵连在一起,那真是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
(发表于2013年1月9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