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的“肚量”容不得恶俗

(2012-09-19 08:32: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化的“肚量”容不得恶俗

                               □林轩鹤

    “不要告诉别人,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这样一句难登大雅之堂的话语出现在任何场合都会让人不自在。但是近日,苏州闹市区观前街某湘菜馆却堂而皇之地将这句话打成宣传横幅,引来不少市民侧目。由于争议大,宣传标语目前已经揭下。(9月13日《扬子晚报》)

    最近几年,类似这样的恶俗宣传语屡见不鲜,一次又一次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浙江台州曾出现一条售房宣传语“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宣传语不顾大众的感受,直白地说应买房赠给二奶、小三。再比如,有一种涂料的宣传语叫“好色之涂”;有句水果宣传语叫“看中了就上”,旁边是一形似女性乳房的“水果”图画。还有更恶俗的,这里不宜一一列举,以免影响大家食欲。后来,连一些政务网上也出现类似的雷人宣传语,引来争议。先有江西宜春以“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轰动全国,后有湖北利川打出“我靠重庆,凉城利川”,“火”了一把。这些宣传语大多采用打情色“擦边球”,一语双关,让人产生特定的联想。对这样恶俗的宣传语,这几天有人却发帖认为只是调侃,只是玩点噱头而已,不妨一笑了之,现在文化多元化了,应该有肚量,应该多宽容。有人甚至认为这些宣传语很有创意,湖北利川就是“靠”打出宣传标语,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夜成名的。

    诚然,宣传语是一种文化形式,需要创意,以达到让人过目不忘的目的,但宣传语更需要避免恶俗。宣传语有传播快、受众多等特点,因此有些恶俗宣传语便用文化的外衣进行包装,在貌似“精彩”的背后,给公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污染。这种用文化包装的恶俗宣传语,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在现代社会里,在全球化浪潮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文化有时会被商品化所绑架,于是庸俗文化泛起,大行其道。一些变异的“幽默”宣传语一味追求“没有最庸俗、只有更庸俗”,其摒弃了中国传统幽默的诙谐和内敛,将露骨的恶俗当成有趣。于是,酒桌上的荤段子,手机里的黄短信,竟然堂而皇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商家打出宣传语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推销商品,使之转化为鼓鼓的腰包,但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商业的宣导不应该忽视社会公德,不能宣扬一种不健康甚至丑恶的价值观,而应担当起净化语言环境、倡导语言文明的责任来。至于政府有关部门,更不能丢弃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应该以健康的审美情趣在社会上倡导一种优良向上的文化空气。恶俗宣传语尽管备受公众诟病,却“再接再厉”,毫不收敛,这固然有商家见利忘义的原因,也是监管执法没到位、不给力的结果。从“看中了就上”到 “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从“叫春”到“靠重庆”,虽然引起了社会的质疑甚至谴责,但最多也就是道歉了事,结果不了了之。宣传语需要行业规范,需要有关部门宣导和管理,管理部门应当把好关,当好防火墙,不能随意地让恶俗的宣传语充斥街头巷尾。

    多元文化的社会,更应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它再有“肚量”,也不能为恶俗文化藏羞遮丑。

          (发表于2012年9月19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短评四则
后一篇:短评三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