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救护车”缘何能横行
□林轩鹤
目前,一些城市的医院门口上演着“红与黑”:“黑救护车”与真正标有“红十字”标志的急救中心救护车争抢市场。
中央电视台日前报道,北京黑救护车强占市场,这些车的车身上涂着“急救”的字样,车门和尾部涂上“红十字”标志,装着救护警灯,非法转运病人。如此高仿的“黑救护车”,跟急救中心的救护车非常相似,很多病人和家属极难辨别。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医院急救车辆兵力不足、捉襟见肘,正规救护车无力提供外地转运病人的服务。这种市场缺口,给了“黑救护车”机会,隐藏在医院周边的“黑救护车”频频现身,坐地起价,在众目睽睽之下打着“红十字”的旗号强占市场,他们抢地盘、乱收费,甚至相互之间“血拼”,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这些“黑救护车”车内没有必备的抢救设备,更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如果病人途中发生危险,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抢救。更可怕的是,很多地方的“黑救护车”多为改装或报废车辆,连基本的行车安全都无法保证,乘上这样的车,不光是病人,连陪护的家属都可能会一起踏上“不归路”。“黑救护车”属于非法营运,一旦发生意外致乘客伤亡,受害乘客将很难获得赔偿。可以说,这些车有时不是来救命的,而是来害命的。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日前报道,两年前,湖北黄石患者张华钢在武汉同济医院成功做完了心脏手术,在转院的过程中上了一辆停在医院院内既没空调也没护工的“黑救护车”,后来患者家属发现不对,与司机争执起来,争执中,张华钢死在了“黑救护车”上。
救护车是病人的生命车,可是目前一些城市医院的救护车辆严重不足。有关部门应考虑到患者的转院需求,加大投入,增加救护车数量并降低收费,以免家属为了省钱把病人送上“黑救护车”。在公立医院、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救护车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考虑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大力开展救护车业务,使之成为正规急救的有益补充,减轻相关机构增配救护车的压力。只有用真正的“红十字”救护车填补市场空虚,才能杜绝“黑救护车”乘虚而入。
“黑救护车”泛滥成灾,除了急救车辆不足、正规救护车无力提供外地转运病人的服务外,恐怕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一些医院默许甚至纵容“黑救护车”在院内拉客有很大关系。病人在“黑救护车”上命悬一线,有关部门难辞其咎。“黑救护车”不是一时从地下冒出来的,这些车在一些医院从事非法转运病人已有些时日,难道医院方面和卫生管理部门会看不到?看来是主管部门有“眼疾”视而不见。而部分医护人员丧失医德,为了回扣不惜与“黑救护车”经营者勾结,甚至形成“产业链”,联手坑害病人,这也是“黑救护车”敢于和正规急救车争抢市场的重要原因。尊重生命,保护患者权益,不能光是口头宣传,卫生主管部门的各项监管和规章制度要跟得上。“黑救护车”泛滥并且扰乱医疗市场,面对这颗社会毒瘤,有关部门不能再“病怏怏”的,而应提起精神,坚决有力地将其摘除,让“黑救护车”无生存之处。
(发表于2012年9月12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