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是师者必修课
□林轩鹤
在各地知名大学校长出席的论坛上,如果有与会校长在会场上不把别人的演讲当作一回事,只顾自己在台下玩牌会怎样?那自然会引发热议。
有网友微博爆出:22日上午在南京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会场上,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正在作精彩演讲时,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竟一直在用笔记本电脑玩扑克牌。(7月23日《北京晨报》)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如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杨校长此行为如果属实,实在有失检点,跟校长的“文化人”身份太不相称了,也对不起“文化”两个字。即使时下会议多得让人烦,也不能作为台下玩牌的理由,因为对演讲者的尊重是必需的。作为名校的校长,治校和治学的前提是弘扬优秀文化,而懂得尊重他人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杨卫校长曾经有过精彩的演讲《导师“十戒”》:一戒“光当老板”,二戒“尽做监工”,三戒“漠不关心”,四戒“呵护过紧”,五戒“批评不停”,六戒“处事不公”,七戒“用心不专”,八戒“治学不实”,九戒“逐末忘本”,十戒“快速扩张”。内容生动,谈吐也不凡。可是为什么这次的行为竟与其《导师“十戒”》背道而驰?联想到前几日引发网友争议的另一位大学校长的华丽下跪,人们不禁惊叹:我们的大学校长们,究竟怎么了?
几年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为52岁,有43.9%的校长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大学校长们的年轻化和国际化水平都比较高。高学历更应该有高素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0年进行开放式调查显示,92.4%的人觉得校长对于一所大学发展有重大影响,其中63.3%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由于大学的特殊性,大学校长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外,还应具备相当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学养和对办学规律的深刻了解。在公众心中,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调查显示,82.3%的人首选“教育家”。原苏联教育家波瓦利阿耶夫说过一句话:“教育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场地。”按照这个观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实验场地,应该产生更多的教育家。
作为教育者的大学校长是社会的精英和言行的楷模,他们必然充满着对知识、对他人的尊重,但要真正把这份尊重表达出来,垂范后学,这就要在自身修养上下更多的工夫了。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者由于具有表率作用,其一言一行都面临着人们的检验。如果他们自身举止无措、教养不足,造成言传与身教的极度分裂,何以“传道、授业、解惑”?因而在对教育者特别是大学校长的遴选中,除了看重专业能力外,也不能忽略对综合素质的考核,其中包括文化修养。
学会尊重他人,是每一位教育者必修的文化课。
(发表于2012年7月25日《泉州晚报》“评论·民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