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二)

(2012-12-24 14:12:14)
标签:

教研

教育

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博友

分类: 教育论文

以上说例举,可能有以偏概全之嫌,下面引用东北师大远程培训《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的总结,算是官方说法吧。

1.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没有被普遍采用

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还没有被普遍采用,课程标准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有的地方并没有真正领会。从实施的层面来看,非常不均衡。这其中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原因是,旧观念在作怪,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也有各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的原因,他们的观念没有转变,他们在用旧的一套管理教学,指导教师,评价学生,往往用一张卷子测成绩,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结果学生就多练习,多做题。

2.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特点和目标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有机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新课程倡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倡导语文课程性质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有些老师依据这些理念设计教学的时候,变成了工具与人文的简单相加。如一节课,前半段围绕着文本的解读,学习工具性的内容,后半段再联系实际,要给这节课加一个闪光的尾巴,赋予一定的人文内涵。这样上半节课工具性、下半节课人文性的做法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曲解。制定课程标准的人也有一个责任,他们还没有把这个理念宣传到位。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一张纸的两面,这边是工具性,另一边是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同时我们要看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情感,是怎么样用语言形式表达的,后者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两性的水乳交融的关系。(如备课,每一课时皆有三维目标)

有一种提法说“将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我以为纯粹是形而上学、胡说八道。“三维目标”应当是贯彻在教学之中的,有显性的,但更多的是隐性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感悟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靠硬塞是断无作用的。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拼音“a e”的时候,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二维”结束后,启发学生:“谁能用‘a’说一句对热爱祖国的话”,在老师的反复暗示下,终于有学生说出了“啊,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3.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还未成为普遍行为

合作学习就存在着这种误区,动辄就开展小组讨论,讨论不到一分钟就打断,下边可能又一个讨论。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这个内容有没有必要讨论,对这些认识得都很肤浅。没有学生的独立学习,他们的大脑还处在一片空白的状态,对文本没读过一遍,就要坐一起讨论,这种合作学习就是形式。

4.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没有太大的变化

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是,较多教师的“灌输式”、“告诉式”教学行为没有太大变化。有些教师力图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可师生“平等对话”流于表面形式。认为我告诉你了,你记住了,你再把这个结论回答出来,就算掌握了。至于师生的平等对话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5.“对话”还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存在的第五个问题是“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简单地理解对话,把对话理解为一连串问答,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过程中,学生、老师、教材、教材编者等构成了多重复杂的对话关系。

6.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适应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

存在的第六个问题是,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适应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除此而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在比较重视教师的说话、写字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这很重要,但教师的素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我个人再加一条:教材编选质量有待提高  

    撇开所选课文是否科学、合理、真实,有的教材,根本就是编审不负责任。举一个例子:

http://s10/mw690/4a9f8592nd1931f6d7619&690“嫦娥奔月”是一则在中国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对于嫦娥(姮娥)奔月的原因,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但民间多以嫦娥为了百姓的幸福而被迫奔月的故事口口相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嫦娥奔月》一文即表现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可不知编者在安排插图时却为何选了一幅与文章内容相悖的,或许是一种疏忽?

让我们先看看课文。文中对嫦娥吃药的原因是这样介绍的“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可见嫦娥是为了不让百姓受害,而被迫吃了仙药飞上了月亮。之后的第七自然段有这样一段描述“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课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至于第六自然段,我觉得那是一幅满含无奈的凄美之景。

再看看插图(见文首),碧空如洗,皓月当空,身着华服的嫦娥翘首望月,全然一幅企盼之情,何来“被迫”之意。

课文的插图是文章的眼睛,它能给读者(学生、教师)传达一种文字所传达不了的意会。言传与意会相悖,让教者怎么教?叫学者怎么学?

 

三、2011新课标的变化

此次语文新课标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要求会写字的数量减少

低年级会写字数量要求减少。“旧课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汉字,一二年级学生写字要求为800—1000字,三四年级学生会写2000个汉字。而在“新课标”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字要求维持不变,但对小学生的写字要求则大为降低。其中,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写字要求降至800字,三四年级学生写字要求降至1600个。

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孩子对某些字虽能读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一些考试,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乐此不疲。新课标中删减的几百个“会写汉字”,大多为不常用的生僻字,删减的本意在于让学生减负,减少“死记硬背”的负担。

对于生字教学,我一直有一个不解的问题,汉字书写为什么要那么强调笔顺?其实笔顺完全是人为的,甚至有许多字规范的笔顺完全匪夷所思。

http://s1/mw690/4a9f8592nd193238b26d0&690

噩:横、竖写后,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最后写一长横。

里(理、童):先写甲,后写二。

重(踵、董):撇、横、写曰,[]竖、再写二。

2、要求会写毛笔字

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兼修毛笔”的新要求。“新课标”明确,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3、背诵篇目数量增加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5+40+100+260),而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则增加了14篇。

新课标要求背诵篇目增多,为此一些家长担心,学业压力增大,学生可能陷入新的“死记硬背”的怪圈?

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背诵经典篇目”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以“背”促“悟”促“赏”才是真正的目标。学生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领悟经典作品的精华,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提倡背诵更多的经典作品,老一辈语文功底好的人很多都是背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