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春书法的“正大气象”——看到这些作品我们才终于明白

11月3日,人民日报在“学习强国”中发表一篇名为“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不媚俗、不取巧”的文章,众多网友点赞,这当中也包括杨再春先生本人。 文章中说:书法是精神的外化,品位有高下。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让书法彰显正大气象,体现时代精神,已经成为当下书法界的共识。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杨再春在多年对于书法的探究中,始终以“守正创新”作为自己的准则。
今天就让我们欣赏杨再春临习书写过的“中正”作品
柳公权所谓的“心正则笔正”
点击图看
杨再春 临
点击图看
杨再春 临 黄庭坚《诸上座帖》
杨再春 临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
这些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更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点击图看
杨再春 临 颜真卿《祭侄文稿》
正大气象的生成,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而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
点击图看
杨再春 临 王羲之《兰亭序》
点击图看
杨再春 临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张旭的草书
点击图看
杨再春临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中三首》
所有这些,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
张猛龙碑
看杨再春临习作品
看杨再春临习作品
杨再春说:“多年来,临碑帖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为我创作获取了极为丰富的创造美的素材和手法。‘入帖出帖’好似和先贤对话,悟其思想,体其笔意。在一个法度里,带着些许拘谨去充分体悟大师们的精髓,真正做到忘我。这时你才能摒弃自己写字的习惯与局限、臆想与随性,而“入”到一个比自己更“高级”的境界,这也是“取法乎上”的意义所在。“
当你对某个法帖烂熟于心之后,慢慢便会得到其“神韵”,而不仅仅是其“形态”。这就是为何很多著名的临本被后人评述为“神似”,而不仅仅是“很像”。那是指临帖之人已开始“出”帖,保留了原本的“神”而不仅仅是模仿的“形”。
杨再春临 陆机《平复帖》
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教授
杨再春的书法坚持“中和”“中正”的中国美学原则,坚守“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规律,从不追求生、涩、怪、癖的所谓个性,反对一味学西方现代派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鼓努为力”,更规避现代后现代派的怪诞书法,而坚守中华民族书法的正脉。
正式上线啦!
将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