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创新—阅读教学的亮点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56868595af424ab4978f417c3f2b32c7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dabb0bcca0534fb2a4b762f83577fd78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08546c1e455f4cb9be2d8f284b5946e2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51fd78fbdfd34fba87394510332429ff
越努力越优秀!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花开!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739ca8f2eb184cda9405a6c3f7332708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aae8a9ec8aeb4513a42d2a9963da8d83
日日勤努力,人人有力量。处处多留心,事事皆向好。
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思想,学写自己的华章。
——江汉油田实验小学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f16e618f5f3485d9855015b5b14299b
创新—阅读教学的亮点
唐小燕
分享到:
阅读是学生凭借原有经验,对文本材料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广开言路,让学生创造性地领悟、消化、吸取作为范文的语言材料,最终达到“领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的境界。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呢?笔者在实践中有一些尝试:
一、质疑----创新的破冰之舟
疑是学之端,思之始。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二、想象—创新的源头活水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想象,创新只能是固步尘封。想象是创新的双翼,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情景交融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放放电影,用笔在纸上画画。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让学生读出荷花的美,想出荷花的美,画出荷花的美,将抽象的文字以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留有想象“空白”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打开想象之门,尽享想象的乐趣。如《雪儿》一课,写了一个小女孩照顾一只受伤的白鸽,并把它放回蓝天的故事。这只白鸽是怎么受伤的,课文没作说明。笔者讲授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测白鸽受伤的几种可能。同学们有的认为白鸽是被一个顽皮的小孩用弹弓打伤的;有的认为白鸽在风雨中送信时,不小心被雷击伤了翅膀;还有的认为是白鸽在飞行时遇到了凶猛的老鹰,被老鹰的利爪抓折了翅膀……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必须张扬学生好奇的天性,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为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三、求异—创新的燃灯火种
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是求异性。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是过于求同。求同过多,易使学生形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思维定势。美国创造学家伊区指出:我们如果在找到第一个正确答案后,就不再寻找其他替代的正确答案的倾向,是万分不幸的。因为往往第二、第三或第十个正确答案,才是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创新方法。如果把创新比作一盏明灯的话,求异则是点燃它的火种。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并善于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和答案。如一位老师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不砸缸,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救人?大胆引发求异思维,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内蕴、感悟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直观演示揭示“人”与“水”之间的本质联系,从中引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这样,就把学生从文本的“浅水湾”导进了“深水区”,其所得乃为“蛟龙”也!
四、激励—创新的阳光雨露
第多斯惠指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发挥80﹪—90﹪.激励是促使创新这棵幼苗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一点智慧火花,都要给予呵护和鼓励。我班的王茜同学有个雅号—活解字,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我正在讲“垂”字,这个字特别难记,每次默写,总有近一半的同学写错。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呢?有几个同学用拆字法来记,可不尽人意。这时王茜同学眼睛一转,说:“我看‘艹’有点像个哑铃,它上面是个‘千’字,下面是个‘士’字,可不可以这样说,一个大力士举起千斤重的哑铃。”同学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也拍手叫绝:“真棒!你可称得上‘活解字’啊。”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她总能想出一些新奇的解字方法。如“畏”字,学生默写时,很容易多加一撇或写成“田”下面是个“衣”。她想了个绝招,说:“一个种田人,他长年累月地劳动,衣领被磨破了,一条衣袖也被磨掉了,多么辛苦呀!”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因为我坚信杨振宁博士的这样一句话:大胆地进行猜测和联想,哪怕十个主意全错也没有关系。
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多给学生激励鼓舞,培养他们的质疑、想象和求异的能力,才能使阅读课堂灵气飞扬、生机盎然。
“疫”路前行“E网”情深 ——我的线上教学感悟
唐小燕
分享到:
“疫”路前行“E网”情深
海安市明道小学
来不及欣赏银装素裹,我们就迎来了春红柳绿。突如其来的疫情冲淡了年味,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阻挡着我们迈向校园的脚步,但却阻挡不了大家徜徉知识殿堂、邂逅生命的美好愿望。
隔空对话显主张
伴随着孩子们“居家学习”模式的开启,“教师”也摇身变成“主播”。没有了熟悉的三尺讲台、电子白板,只有电脑和手机,如何来上课?借助什么样的教学平台来上课?教什么内容?作业如何提交?又该如何批改?一大堆的问题困扰着我,再加上对直播软件一窍不通,各种操作、各种转换更是让我头疼欲裂。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手机突然亮了,“2019四年级语文组”不知谁发起了群通话,(QQ这个功能我们平时几乎没怎么用过)
网上互动靓课堂
杜威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线上教学也不例外。线上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就靠麦克风。曾听一些同事抱怨:抛了一个问题下去,如石沉海底,没有一点回应,整个课堂只有“主播”和“听众”。还有一些同事也犯愁:孩子们网络连麦太慢,网络正常连麦一个孩子需要5秒钟的等待,网络不太好等待的时间更长,有时等到最后甚至还连不上,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的效率。为了保证上课时间,提高在线教学的效率,我想出了一个小妙招:我跟孩子们协商好了,如果你的居家学习环境比较安静,当老师发起群通话,你加入后就不用关闭麦克风;但如果你不能确保学习环境的安静,你就先关闭麦克风,点到你发言,你就打开麦克风,回答完毕再关闭。在回答问题时,想要回答的孩子可以打开摄像头,老师看到后,就可以从中选发言人了。第二天的网课开始了,伴随着我发起“群通话”,孩子们迅速加入,“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猫》,对老舍先生你了解多少呢?”问题一提出,几个熟悉的小脑袋出现在摄像头里,“老师,储寅知道!”“老师,刘子涵会。”……稚嫩的童音传来,轻轻的、甜甜的,让你瞬间感受到孩子们真实的存在。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踊跃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我话音刚落,“老师,张懿晨来读。”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传来,我简直不敢相信,张懿晨,一个文文静静、平时上课极少发言的女孩,竟然也主动参与。“好的,请你读!”“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她读得声情并茂,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同时,听到了孩子们使劲鼓掌的声音。接下来的网课中,敢于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学习效率也自然得到了提高。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给孩子把控麦克风的自由,就等于为他们解除了言说的枷锁,他们积极互动,大胆发言,徜徉于奇妙有趣的“空中课堂”。
在线私聊暖心房
线上教学,最辛苦最耗时的就是作业批改了。刚开始,让孩子们将作业发到群相册,导致群里消息太多,查看不及,容易混乱。后来利用QQ群的“作业”来布置并收取。但网上批改作业不同于平时的批改,需要在手机上点开,放大查看,还需要圈点,输入文字写批语。一套作业批改下来,常常让我腰酸背痛眼睛花,特别是极少个别孩子竟然还“虐”我的眼睛,书写潦草马虎,真让你气不打一处。于是,我快速点开班级群,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孩子们,今天的作文,大部分孩子内容具体,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美观。但下列孩子很不认真,有姜忠岑、储翰丞、梅益圩,请这些孩子要端正书写态度……”然后一敲回车键,信息发出去了,我自以为心头的怨气也得以发泄。可信息发出没多久,一条私发的信息跳入我的眼帘:“老师,我觉得您不要在群里把那些写得不认真的名字说出来,他们也要面子,会觉得难为情的。您可以跟他们私聊。”是谁这么大胆?我一看,原来是班上性子率直的纪洲。不过,我细细想来,也觉得不妥。以前的老校长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是啊,有些孩子一直在批评声中长大,他们其实也需要老师的表扬和呵护。想想自己,曾经在盛怒之下,为了震慑那些不思进取、屡犯班规的孩子,几次把他们的名字公布于QQ群上。这,对他们而言,伤害多么大呀!看到孩子善意的提醒,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回响在我的耳畔: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从此以后,我的批评也带上了糖衣,孩子们也不那么犯怵了!
线上教学虽然几经波折,但我们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在抗疫之路上留下了串串坚实而又清晰的脚印。隔空对话日复一日,平凡而不平庸,辛苦而不心苦,我、学生、同行,大家“E网”情深,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
活动,写作的源头活水
唐小燕
分享到: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侧重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作文技巧的指导,而忽略经验、想象、体验、情感等作文内容的激活。学生写作时常常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要么感情漠然,干瘪生硬;要么笔是心非,貌合神离。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敢写作文、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呢?我们根据小学生想玩、爱玩的天性,以“活动”为承载体,以“情感”为催化物,以“体验”为突破口,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缤纷活动,让孩子言之有物。
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没有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没有生动有趣的作文。怎样使学生的生活由“三点一线”的单调乏味,而变成“多元立体”的丰富多彩呢?我们认为,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给孩子平淡的生活撒点“盐”。各种时令活动、调查活动、竞赛活动等,不仅充实了孩子们的生活,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还为孩子们写作广开了“言路”。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坚持活动引路,让孩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情感经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以“玩具”作为写作对象,在教学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后,并不戛然而止,而是将玩具集中在一起,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玩具,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学生对此兴味盎然,他们驰骋想象,眼前的玩具都变成了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的事物,沉浸在鲜活生动的童话故事里,主体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序列活动,让孩子言之有序。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常常会看到一些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杂乱错位的作文。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很纳闷:反复强调要有序,可为什么还像乱麻呢?学生很无奈:我也想有序,可就是笔不听使唤。学生作文无序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一方面教师的指导具有外在强加性,而很少顾及学生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生活本身缺乏对学生的习作有序性的暗示与启发。精心策划活动,合理安排步骤,对于训练孩子写作的有序性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让学生写《包饺子》的习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所以他们就只能闭门造车,乱写一通了。如果我们能精心策划一次包饺子的活动,那么上述的情形就一定会大有改观。在这里,学生由观众变成了演员,包饺子的全过程他都必须经历。况且,孩子们因为亲历其中,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体味最深。此时,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层次清晰,语句顺畅。因为活动的有序,所以孩子们在写作时条理非常清楚,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会得以消除。
角色活动,让孩子言之有情。
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看重学生“纸上得来”的东西,而忽略他们“亲历躬行”的实践。籍于此,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矫情造作也就不足为怪了。怎么改变这一状况呢?我们常常精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体会到真情实感。“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文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只有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才会使学生奏出和谐华美的乐章。
例如,我们让学生做“园丁”,精心培育一盆未开的菊花。正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才听到了许多富有创意、充满个性的声音。“给菊花喝牛奶补钙”、“扒花骨朵盼它早开放”
寓意活动,让孩子言之有理。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让活动在孩子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的习作中迸射出人性的光辉。
例如,玩“夺红旗”这个游戏时,教师要亲自参加学生的游玩,在游玩时捕捉导写的机宜,适时给予渗透,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成效。当两队争夺红旗的紧要关头,某一方的两名队员为了掩护队长冲入阵地,奋力拦截对方英勇“献身”,队长乘机进入阵地夺取了红旗时,老师便情不自禁地高呼:“胜利来自团结、拼搏,向勇士们致敬!”这既是正面的思想教育,又隐含着“立意”的启示。再如在玩“传悄悄话”这个游戏时,让学生把传的内容依次传下去,活动最后不注重结果,而侧重引导学生感悟“道听途说不可信”的道理。
总之,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它不仅让学生有“米”可“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所以他们的写作一定也是倾注真情、充满灵性的。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将成为孩子写作的一池春波荡漾的活水。
“巧妇”善为有“米”之炊
唐小燕
分享到:
作文是映射学生心灵的一面镜子,是滋润学生心田的一泓清泉。学生写作的独创精神一旦被激发起来,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闪耀着独特的思想火花。可现在许多孩子谈作文色变,他们心烦于没东西可写,苦恼于不知从何下笔。因此,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与怎么写便成了当前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从无“米”到有“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下锅,再巧的人也难以煮出香喷喷的米饭来。学生作文同样如此,没有好的素材,学生怎能写出佳作来呢?那么,写作的“米”又从何而来?
1.生活—作文的真实世界。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万花筒。我们要开辟生活的源头,耕耘生活的沃土,在学生心田燃起生活的火种,鼓励他们做生活的热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精细观察。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要使出浑身解数,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巧拨他们律动的心弦,让他们尽情地言说,尽情地表达,让生活的画面在孩子们脑海中重现并定格。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了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如通过看人物表情脸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心情故事;借助听《生日歌》,勾起学生对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的再现等。这样,在教师有意识的催动下,一个个鲜活的素材应运而生,孩子又何愁没“好米”下锅呢?
2.想象—作文的虚拟世界。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给他们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写想象习作,就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心理学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可以使学生的视界变得更加开阔、心思变得更加细腻。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学生想象作文的素材,如听音乐作文、绘画作文、角色假设作文、扩写续写作文等。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有位老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孙悟空为契入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为没精打采的孙悟空献计献策。学生兴趣盎然,思路开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也不再为写什么而犯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设计,精心引导,为学生广开“材”源,使他们由无“米”到有“米”,再到精选“好米”。
从“难为”到“善为”
孩子们通过回忆、交流,精心选择了自己的写作素材,为什么写作时还是咬笔头呢?实际上,他们是缺少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如何夯实学生的写作技能,让孩子们在写作中做到言之有“法”呢?
1.在诵读中明“法”。语文课本、经典作品、优秀习作为学生习作技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本次习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精选一些范例,引导学生去读、去品,从中领悟写作的诀窍,进而在自己写作时实现技法的迁移。如: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方法:指名读,品味文中感叹句、问句的使用,把父母极度生气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小结出示:个性语言,让心情自然流露。
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吸纳着表达的技巧,效果很好。
2.从对比中悟“法”。我们常常习惯于在作文评讲时,把学生习作中的某些片段的描写前后进行比较,目的是让孩子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以便很好地修改。但我们是否可以在作文指导时,针对写作的难点,巧妙地设计一些句子、片段描写的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去感悟写作的技巧,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课例:
片段一:我家有一只机灵活泼的小猫,我给它起名叫“灰灰“。灰灰的头很圆,像个小球。它浑身灰色。四只脚上长着锋利的爪子。两只眼睛像两颗会发光的玻珠。尾巴很细,像条小辫子。
片段二:我家有一只机灵活泼的小猫。它浑身灰色,我给它起名叫“灰灰“。灰灰的头很圆,像个小球。两只眼睛像两颗会发光的玻珠。四只脚上长着锋利的爪子。尾巴很细,像条小辫子。
方法:学生自读,比较,交流感想;小结:写动物外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两个片段,一段层次不清,一段顺序清楚,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懂得了写动物外形一定要注意顺序,不然,就显得杂乱。这样,他们在自己创作时就心中有数,大大减少了言而无序的问题。
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再为怎么写而苦闷,反而会觉得作文不是捉襟见肘的难事,而是一吐为快的乐事。
从“庸妇”到“巧妇”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喜欢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常是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学生的写作素养与写作水平都有待提高。如何让学生成为写作上名副其实的“巧妇”?
1.善于观察。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的信中说:“此后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孩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感知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长期训练而逐步增强的。我们平时要引导孩子们带一双慧眼,多观察世界,多留意生活。如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池塘时,我们可以让他们观察池塘的方位,形状,周围景物,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感知人们与池塘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改造自然的意识。
2.勤于思考。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表达的语言依从学生的思维,思维的清晰决定着语言的准确,思维的深入决定语言的容量,思维的独创决定着语言的新鲜。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批评家布瓦洛说:“你心里想得透彻,你的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精心选材,认真构思,表达出独具个性的真情实感来。
3.乐于表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看其所看,做其所做,想其所想,找准学生习作的兴趣点,把学生引入愉悦的创作佳境。在评讲习作时,对于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教师与学生群体要多一些睿智的发现、热情的赞许、精当的点评,这样,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欣赏到自己思维活动的成果,品尝到创作的愉快。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品位,就一定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写作、善于写作的人。
插话:也可以让课堂更精彩
唐小燕
分享到: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艺术地插话,不仅有助于凸显教学目标及重点,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高效。那么,教师如何插话,才能让课堂变得精彩呢?
一、拨云见日,让课堂主旨突出
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一些固有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插话,提醒学生分析问题,弄清所要探讨问题的方向;也可以就着学生的话题,把它引到正题上来。如一位教师在讲《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谈谈看法。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甚至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尽心竭力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很难成功了。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孙悟空他能知错就改,他是不是一个好徒弟呀?
生点头。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有恒心!。
(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案例中,当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存在偏差时,教师能够机智地将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评判方向,真如拨云见日,学生消除了困惑,思想豁然开朗。
二、穿针引线,让课堂结构自然
新课程力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一个心灵手巧的绣花姑娘,通过引线穿针,使得课堂结构自然、浑然一体。
如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她就抓住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以此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她首先遵循着孩子们的“喜欢”走进文本:“你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喜欢?”“茅盾先生说这是一首叙事诗,萧红在文章中写了哪些事情呢?她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凭借文本品味叙事诗的味道;“茅盾说,它不仅是一首叙事诗,而且是一幅多彩的乡土画,读课文,哪些段落让你看到了一幅画?”二进文本,学生欣赏到画面的绚丽与芳香;“在萧红的园子里,你一定听到了一首歌,一首什么样的歌?”“那为什么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再进文本,学生触摸到的是歌谣的欢乐凄凉。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机智的插话,使得课堂清晰而又灵动。
再如,一位老师教学《草船借箭》时,一位学生突然提议将课题改为《草船骗箭》,教师顺势插话,引导学生探讨:究竟是用“骗”,还是用“借”?如果把题目改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会有什么不同呢?旨在让学生明白:文章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改用‘骗’字,作者就站到曹操的立场上了。
通过教育智慧,捕捉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生成可贵的教学资源,并且对生成环节机智、细致地处理,穿针引线,步步深入,创造性地为教学所用,那么课堂必然呈现一种灵动之美。
三、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精练的话语引导点拨,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要“于关键处显神通”。当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当学生表达不清的时候,当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当学生把握不住方向规律的时候,都需要教师及时用精当的语言进行引导点拨。如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有这样一段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为什么?
生:我会取“虫子纷飞”。因为这里有许多的虫子在飞来飞去。
(生笑,师愣。)
师:没错,这里的虫子是很多,有哪些?
生: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这些虫子,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叫什么?
生:叫昆虫。
师:是啊,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些昆虫在这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啊?
生: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那么,这园子就成了它们生活的—
生:乐园!
师:对呀,这园子是它们生活的家园、乐园。那这幅画我们可以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生:昆虫的家园!昆虫的乐园!
师(点头赞许):看,这名字取得多好听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经验阅历有限,他们的理解、表达常常会肤浅、粗陋,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话语进行剪裁、修饰、筛选和配置,引领学生正确地、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使得课堂高潮迭起。
四、张弛有度,让课堂节奏鲜明
课堂教学,如文学艺术的诗歌、小说、音乐、舞蹈一样,有其精妙的节奏艺术。恰当的课堂节奏能调动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合理调控课堂节奏。而调控课堂节奏,教师首先要做到课堂插话快慢得体、高低适宜、抑扬顿挫、张弛有度。
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它描写的虽然是生活小事,但文中的一个个细节却是那样感人至深。爸爸“直奔”医院,学生理解了“奔(bèn)”的
课堂插话是教师教学的技巧,引导的艺术,智慧的闪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用心积累,经常反思,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的课堂插话,一定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学习助力
唐小燕
分享到: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200元?200元!200元……
唐小燕
分享到:
【案例背景】
不翼而飞的200元?
前一段时间,班级里不知怎么了,老是有同学来汇报,说他少了东西,多的是几十元,少则一块橡皮。而我每次到班上去查,无论我怎么软硬兼施,都一无所获。究竟是谁如此大胆,屡次作案?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得如同栀子花的脸庞,我实在不忍心去猜到底是谁。也许是肇事者发觉了老师的无能,也许是因为他尝到了甜头,此后这类事情仍屡屡发生,直到那一次。临近放假了,班主任可真够忙的,各种成绩表册都要去完成。为了节省时间,我便请了几个我认为平时较为出色的学生来帮我做事。分工井然有序,很快有几个人没事做了。他们便到我位置上翻看我抽屉里的东西,而我坐在办公室的最前面一张桌子上继续写成绩报告单。孩子们在我位置上一边看照片,一边小声讨论着。旁边同组的老师也在忙活着。谁也没注意谁。就这样,上午半天过去了,我心存感激地送走了他们。睡了一个舒服的午觉,我打算陪老妈去逛逛街。于是,我从包里拿出皮夹,看钱够不够。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原本我皮夹里的200元不翼而飞了。看着空空的皮夹,我第一反应是家人到我这儿拿钱了吗?我赶忙拨打电话询问,结果令人失望。到底是谁拿了我皮夹里的钱?我又气愤又着急,脑子也在急速地回忆着,难不成是上午那些孩子?真不敢想象。
【案例过程】
失而复得的200元!
为了验证是不是上午那些孩子拿走了我的200元,我决定给他们打电话问问。先给谁打呢?我犹豫了,这三个孩子谁最有拿钱的可能性呢?我想到了小蕊,上次班上孩子带200元来交教辅费,有个孩子一会儿工夫便少了钱,后来在我的软硬兼施下,她“帮助”找到了200元。莫不是她又拿了我的钱?还是先问问其他两个孩子吧!两个电话后,我排除了那两个孩子拿钱的可能。于是再拨通了小蕊妈妈的号码,电话通了:“您好!我是您女儿的老师,我还有些事情没做好,想请她这会来帮我做做。”电话那头很快便答应了。但不一会儿,小蕊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或许是因为心虚吧,她说话断断续续。为了不让她怀疑,我还督促她带好笔,注意安全。她终于信以为真,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兴冲冲赶到学校,她正好来了。为了顾及孩子的自尊心,我见办公室里有老师,便把她叫出来。我笑着,轻轻地对她说:“老师教你三年了吧!你觉得老师对你怎样?”她摸摸头,惊诧地说:“很好啊!老师你挺关心我的。有什么事吗?”我试探地问:“那你今天有没有做对不起老师的事情啊?”她故作惊讶,随即头摇得像拨浪鼓。我接着说:“我今天少了200元,你看见了吗?”我忽然察觉到她眼睛里闪过一丝的不安与慌乱。“你知道吗?我们办公室里装了摄像头,老师刚才去看摄像头了。”(其实我们办公室里根本没装摄像头。)她的脸开始发红了,神情更为慌乱了,头渐渐低下来。我仿佛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孩子,你拿老师这么多钱想干什么?”“我……我……我想给妈妈买礼物。以前妈妈每次生日都会收到礼物,但自从爸爸和妈妈离婚后,我家生活大不如以前,妈妈生日再也没收到礼物,每次看到妈妈悄悄流泪,我心里就很难过。所以这次我想买个像样的礼物给妈妈,让她高兴高兴。”说着,她突然抽泣起来,“老师,我错了,我真的对不起你,我不该……”我顿时明白了许多,于是摸着她的头,心疼地对她说:“老师不怪你,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不能这么做!你这样做,你妈妈知道了,会很伤心的。其实,你妈妈不需要你买礼物,只要你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就是给妈妈最好礼物了。”她哭得更厉害了,看她泪流满面,我便一把搂住她,心里真不是滋味。随即她回去从家里拿了200元,交还到我手中,里面还夹着一封简短的信,信里这样写到:
敬爱的唐老师:
您好!以前我做了许多错事,今天我又犯大错了。我知道我在您心中,一直都是好学生。不然,您不会让我来帮您做事。可是今天,我却做了对不起您的事,深深地伤害了您的心。我真是无地自容。看着您温和的笑容,听着您亲切的话语,我感受到了您的包容与关爱。唐老师,对不起,以后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好好做人,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最后,求您别告诉我家人和同学。
祝您永远开心!
200元钱失而复得,我也没有再在家长及同学面前提起这件事,照样跟往常一样请她帮我做事,只是更加关心她、呵护她,时不时送她些橡皮、钢笔之类的。在她妈妈生日那天,我还替她买了个漂亮的礼物——一条真丝丝巾,让她带给她的妈妈。她异常感动,紧紧地抱着我,久久也不愿分开……
【案例反思】
引人深思的200元……
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暗自庆幸,当初没有因为一时性急而伤害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就是我们成年人,就是伟人都不免会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对待青少年的错误行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进行指责和谴责,那么青少年敏感的心灵中就会长时间的、甚至终身留下伤痕。”从200元的不翼而飞到失而复得,经历了这样的事后,我深深懂得:
宽容——引发心灵的震撼。孩子的心理既敏感又脆弱,且极易受到伤害。当孩子犯错误时,夸大其词的责怪只会让孩子过于内疚和羞耻,而不会促使其改正。当孩子犯错误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误后,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让孩子无口可辩。在这件事上,我明知小蕊犯了错误,但我没有气冲冲地冲她嚷嚷,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她交流,温和的话语、亲切的态度,消除了她内心的恐惧,让她感受到了教师的宽容,孩子才能实情相告,我也才能了解到这故事背后的故事。
唤醒——开启尘封的心门。我们还要善于抓住孩子内心情绪的波动,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正面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当我觉察到小蕊情绪的变化时,我的一连串的巧妙追问,终于使孩子紧锁的心门打开,她说出了藏在心底的秘密,原来她父母离异,家庭生活窘迫,她才去拿别人的东西,而她拿我的钱,只是想为妈妈买个礼物,让妈妈高兴一下。多孝顺的孩子,只是她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有时,教育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能够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想出巧妙的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关爱——点亮心中的明灯。
童心无欺,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错误。我想,多给孩子一份关爱,一份宽容,一份呵护,孩子一定会还给我们十份惊喜,十份收获,十份幸福。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ef76657b220d49c7ad9132bc5d208f5d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cdfdb905a9034279bee0412c7d0945b8
从不敢写,不愿写,不会写最后达到敢于写,乐于写,善于写……”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977534f1417948fdab5555df3eb4f759
理直气壮话“模仿”
去了所有。归来兮,高尚的德。我们将用真心浇灌你的灵魂,若留得住,我愿将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来你永驻人间”,也模仿了《国》文的结尾——“一位哲人说过:丧失了财富,可以说没丧失什么;丧失了健康,等于丧失了某种东西;但丧失了品德,就一切都丧失了。一个无德的人无疑是没有灵魂的躯壳,‘缺德’二字赠与他们太确切不过了。归来兮,高尚的德。道德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而民族精神是不朽的,德这根擎天大柱永远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让高尚的德永驻你的心中、我的心中、大家的心中”——但是很明显,作者是在努力模仿他人的基础上以求相异的,这是很可贵的写作心理,我们不仅不能苛求,正相反,应该大加鼓励。更何况,在事实论据上,作者没有使用原文的材料,而用了最新的导游文花枝救助游客的事例,这也是作者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了。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f16e618f5f3485d9855015b5b14299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860b6a3177f44e85985838bb324fe3e2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73bf357d7b8742ca99bce57ac6024f82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07178e57d99342379b1362750d71dde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bff695b9ba284170873c6a544e993a0f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f16e618f5f3485d9855015b5b14299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ef76657b220d49c7ad9132bc5d208f5d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e726328c42bd4f568d9ad0d9676648f3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f16e618f5f3485d9855015b5b14299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9e065db787c5488889a493432b8f7c81
总有一座山峰,
要我们用一生去攀登
学无止境
登临飞来峰
抬眼畏浮云
逐梦路上,依依成风景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f16e618f5f3485d9855015b5b14299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f6a1c7bf0e664e3c8ddfe86301c47472
捍卫自己的理想,不因别人否定而退缩。
从错误中学习,并继续向前迈进。
“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
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仍可能是只驮着很多书本的骡子。
今天的努力,是幸运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91b9ebf819524d749eb4c4c0df9d173c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8a3458ffeb644a18a151aa800fef5aea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f16e618f5f3485d9855015b5b14299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ef76657b220d49c7ad9132bc5d208f5d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742691b5b16241729b568ceefbd784a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f23ef55efd054614b0e4bf8d40b71612
想你是落花纷飞的美丽
http://zldqx07.fudisk.com/xn1.swf
再度重逢,是饮鸩止渴还是飞蛾扑火?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可有谁,在听我吟唱吗?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b597e195e2434c83a15d6a95238fc760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860b6a3177f44e85985838bb324fe3e2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b93253f72b1b40a980d7d667824361e7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60e4b549fef147e291143e816594ccab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79c009452b674e42a29c1cdbf4a4a543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099fe161d22a415bb5d077ff55de9425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6057b9ccb8934d51811106c7ee1b9b69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961718b06df549c390dc4266b894b7cf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7accf119a70f429ea2eea5c9ea4515fc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2e26121e256a4a71b569a8c8993efa9d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192a59b3f2f04fca93fe69aa6a4ff52e
http://bjupload.eduyun.cn/cms_resource/download.aspx?contentId=cb877c5961b34630943b822960a25c59